浙江越剧二团,自1952年5月诞生于解放后的第一份男女合演改革之中,承载着周代儒家音乐思想的精髓。从最初的十个文工团集中在杭州灵隐进行整编,到后来的男女合演实验队伍的建立,每一步都显现出对传统戏曲艺术传统与现代生活表现力的追求。
在五十年代,这支团队凭借《罗汉钱》、《志愿军未婚妻》等现代剧目,在全省与华东首届戏曲会演中获奖,并继续推出了《两兄弟》、《海上渔歌》、《擦亮眼睛》等作品。古装剧目的编排如《箍桶记》、《秦香莲》,也展现了他们对经典文化的尊重和创新精神。
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该团还创作了《金沙江畔》、《战斗的青春》等多部优秀作品,并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视为“斗批改”对象,但仍然坚持不懈地进行艺术创作和改革。在1979年后,该团又陆续推出了《强者之歌》、《桃子风波》的新作。
八零年代,该团更是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以《光荣的减产主任》(获省计划生育宣传剧目一等奖)、《闪光的爱》(获得1981年全省现代戏调演最佳表演奖)为代表的一系列优秀作品。此外,他们还参与了上海市文化局组织的大型越剧唱腔广播会,与上海越剧院共同展示了中国越剧艺术。
浙江越剧二团一直坚持男女合演,不断探索和实践各种表演形式,如同调异腔、异调同腔、同调同腔,以及建立多种男声基本调,以适应不同情感需求。此外,他们也在乐器改革、中西组合、演奏技法方面有所创新,为中国戏曲界贡献了一份独特而宝贵的情感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