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南京市越剧团工作了四十多年,见证了它从1956年的成立到如今成为全国三大越剧团之一的辉煌历程。我们创作和演出了许多优秀的剧目,其中《南冠草》在1956年赴京演出,受到周恩来总理等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并于1992年被拍摄成电视艺术片。《柳毅传书》则于1962年被拍制成电影艺术片,赢得国内外赞誉。而《莫愁女》的电视版于1982年摄制完成,并在1997年再次拍摄,为中央电视台戏曲精品库增添了一份珍贵。
我们的现代戏《报童之歌》曾经参加1979年的国庆三十周年献礼演出,并获得文化部颁发的创作演出二等奖。此外,《秦淮梦》因其新编历史传奇特色,在1983年的江苏省新剧目调演中获奖,并于1985年改编为戏曲电视连续剧,不仅获得鹰象奖,还荣获第六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
近些年,我们还推出了多部杰出的作品,如《侯门之女》,该剧不仅在1988年的江苏省新剧目展演中获多个奖项,而且1991年的电视版还获得了第十二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一等奖。此外,《哑女恨》的同名电视艺术片也曾荣获第十一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二等奖。而《梨园天子》的成功更是让人难忘,它不仅在1990年的江苏省新劇調演中取得显著成绩,也让观众们对这部作品留下深刻印象。
此外,我们还有其他一些值得一提的作品,如《洞房文武错》,该剧不仅在1993年的首届江苏省戲劇節中獲獎无数,更是在同一年的一场表彰盛宴上荣获节目录赛最佳表现者。至於電視藝術片方面,《汉宫怨》的電視版本則榮獲了第十四屆全國電視劇飛天獎二等獎,而现代戏《八女投江》则因为其独特的情感表达,在1997年的南京市五個一工程入选作品评审会上脱颖而出。
除此之外,我还记得我们有幸携带几部经典越劇前往新加坡进行巡迴表演,这次活动极大地提升了我们的国际影响力。在2004-2005年度,越劇 《柳毅傳書》 也因其精湛制作和深厚内涵,被评选为江蘇省舞台藝術精品工程初選入围劇目。我与团队成员们都期待着能够将这部优秀的越劇推向国家级别的“國家精品”。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看到了这个团体逐渐壮大,其拥有国家一级、二级艺术家的数量达到28位,以他们卓绝的才华和专业素养,让整个团体焕发出了更加强大的综合艺术实力。这使得南京市越剧团成为了长期活跃的大中华地区乃至世界范围内最具影响力的越劇團體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