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弘韵越剧团在他们新的家——工人文化宫举办了首场演出。来宾们从四面八方赶来:老年观众和大学生,一直到最年轻的孩子,他们每个人都是这个民间剧团历史见证者。1993年,金雅仙带着14个戏迷成立了这个剧团。在那个喧闹不多、娱乐概念尚未普及的年代,她仍然在上班赚钱养家,并在业余时间扯起嗓子唱几句,是单位的文艺骨干。那一年,她听说国家鼓励发展群众文艺团体的政策,不久之后,“弘韵越剧团”诞生了。19年后,金雅仙已是白发苍苍的老太太,优雅、从容、略微发福。她回忆当初建团的情景时总忍不住要笑:“那个时候我还年轻、没长胖,比较苗条。15个人就是喜欢唱戏才聚起来的,我们互相笑话一番,然后就上台去唱了。”最初的舞台很简陋,没有音响或专业姿态,但即便如此,这支队伍还是吸引了一大群忠实观众。
随着时间推移,弘韵越剧团逐渐规范化发展。虽然所有成员都有稳定的工作,但排练和演出不能间断,有时热心老听众也会帮忙出力。一步一步地,他们购置演出服装道具,还增加了音响设备。“一直是穿着便服演出后来买了演出服之后,我们上台都不会走路,有的人还绊跟头闹出了很多笑话。”金雅仙讲述这段往事时,其中一位熟悉故事的小琮琮微笑点头。他是与剧团结缘于1995年的苏州大学学生小琮琮,从无锡考入苏州读旅游专业,那一次偶遇使他成为“小书童”,并被金阿姨(现任第二代掌门人)拉入队伍。
傅仕琮曾经是一名活泼可爱的小男孩,他对越剧情有深厚感情,在苏州大学期间,他与金阿姨共度过四个春秋。当他毕业回到无锡保险公司工作时,无论如何都没有放弃与他的“妈妈”一起跳舞和唱戏,每月都会抽空回到苏州参与排练。这份坚持让大家感动不已,即使是在没有高铁时代,小琮琮依然每周末乘坐火车或汽车奔波于两地。
2012年,当他们搬进新址——工人文化宫后的首次演出,让所有人充满期待。这座位于老城区的心脏地带,被认为是为民间艺术家的发展提供最佳平台。而今,与许多正规表演不同的是,这里化妆室向观众开放,因为这是一个由业余人员组成的事务所,每位成员必须自己化妆,而不是请外部专业化妆师。此外,他们自筹购买服装道具,并且为了提高观赏质量,有些热心商贩会悄悄资助购买设备或请外界知名艺术家参与合作。
在弘韵越剧中,最特别的一环莫过于每场前允许4至5名观众登台表演,即使是在正式场合,也绝不会降低标准,他们将得到配乐甚至帮助进行化妆。这也是为了保持其作为民间集体本色的初衷之一。不仅如此,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像是家庭成员般紧密相连,无论年龄大小,只要你对此事感兴趣,你就会被卷入其中,就像杨菊萍这样久负盛名的大爱赞助者一样,她几乎没有错过任何一场秀,为他们提供资金支持,使得这一切成为可能。而现在,这一切都在工人文化宫展开,它象征着一个全新的开始,为未来铺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