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音韵之探越剧发源于浙江嵊县,其演员最初均为当地农民出身,表演语言以当地方言生活语音为主。随着剧种的发展,演出范围扩展至城市,并吸收京剧、绍剧等其他古典戏曲元素。为了适应官带戏和宫闱戏的需求,演员在唱念时大量使用嵊县方言中的书面语言。此后,新越剧改革在上海兴起,由袁雪芬领衔,以形式到内容全面革新的方式改变了越剧。为了提高通俗性和大众化程度,演员逐渐舍弃了一些过于俚俗的土语土音,而是采用了更多嵊县方言中的书面语音,并融入了话剧、昆曲中使用的国语和中州韵的声音。
建国后,有些字的读音进一步向普通话靠拢,使得舞台上的嵊县方言特色的“官白”成为主流。而“土白”,即保留原始生活语音的一种艺术表达方式,则被用作色彩性的元素。在传统小戏或某些角色表现中尤其常见。此外,“越白”的基础仍然是嵊县方言,它与吴语系有密切关系,与汉语古代声调系统相似。它拥有完整的声母、韵母和声调体系,为现代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
总结来说,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现今,对于保持并发展越劇这种具有浓厚地方特色且深厚文化底蕴的艺术形式,都需要不断创新,同时也要尊重并保护原有的独特风格。这不仅体现在脚步与动作,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声音与旋律上,即所谓“越白”的美妙旋律,它承载着千年的历史沉淀,是一股不可思议的情感力量,让人无法抗拒其迷人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