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年轻的记忆里,越剧总是和那位女中豪杰徐玉兰紧密相连。她的名字,就像“秋水流光”这首经典曲目里的每一个音符一样,让人回味无穷。
记得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有幸见到了徐玉兰老师。她站在舞台中央,一身传统服饰,在灯光下闪耀着不易的华丽。那一刻,她就像是越剧的一个缩影——既古老又新鲜,既温柔又刚强。
她开始唱起了“秋水流光”,声音如同清晨第一缕阳光一般温暖而明媚,每个字都带着深厚的情感和对艺术的敬畏。听着她的歌声,我仿佛被带入了一幅生动的情景:江南水乡里的姑娘们,手拿扇子,在河边跳舞,那美妙的声音伴随着风儿飘荡远去。
徐玉兰老师的声音,是越剧传统与现代感悟的完美融合。在她的口中,“秋水流光”不再仅仅是一首歌,而是情感、历史、文化乃至生活的一种体现。我听了心醉,也看到了更多关于越剧艺术家所承载的意义——它不是单纯的一种表演形式,它更是一种文化遗产,更是一种精神寄托。
我知道,不论是在上海还是杭州,无数次听到过“秋水流光”的版本,但每一次,都能从不同的角度领略到不同的风采。正因为如此,这首歌才能够历久弥新,成为越剧中的经典之作。而徐玉兰老师,就是这样的经典之一,她用自己的生命力和艺术魅力,将这份传统文化推向了新的高度,为后来的世代留下了一份宝贵的遗产。
当夜幕降临,我离开了那个充满音乐气息的地方。但我的耳边还回荡着那支曲子的旋律,以及来自徐玉兰老师那双坚定而热情的手掌。我知道,从此以后,无论走到哪里,只要提起“秋水流光”,我都会想起那个让我印象深刻的人物——她是我见过最具诗意的人生画卷,也是我终身难忘的人文教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