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越剧团王文娟唱的全部越剧在社会舞台上的耀眼一幕

我回忆起1958年10月,上海的三个越剧团——“红星”、“群力”、“新艺”合并成黄浦区红旗越剧团,这一决定对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11月,它们支援青海建设,并在西宁更名为青海省越剧团。1961年4月,该团被移交给西宁市文化局,改名为“西宁市越剧团”。同年10月,部分成员调往江苏镇江成立镇江市越剧一团。

他们演出的经典作品包括《梁山伯与祝英台》、《柳毅传书》等24出,其中不乏自编、改编和移植的精彩之作。此外,他们还创作了一些独具特色的现代戏,如大型现代戏《英雄桥》,由竺琦编剧,该剧本曾发表在1959年的《青海湖》第十一、十二期上,并获得了青海省的最佳剧本创作奖。此外,还有藏族故事舞台版《诺桑王子》,以及描写西宁康尔素奶粉厂攻克技术难关生产康尔素牌奶粉的现代戏《颗颗红心向青海》。

该团拥有杰出的领导人和艺术家,如陈玉麟担任团长,他同时也是主要演员之一,小生行当;施玉珍和邬红卿担任副团长兼小旦演员;竺琦、蒋凤鸣、云少鹏和汪景龙则是编导作曲人员。这支队伍共有40多位演职人员,其中女性占据主导,她们不仅能吃苦耐劳,而且在驻军、铁路、牧区农村等地送戏时展现出了坚韧不拔的一面,上级部门对她们的辛勤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