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遥远的1944年9月,雪声剧团悄然诞生于上海九星大戏院的舞台上。它由袁雪芬带领的一群改革派艺术家们共同奠基,他们不仅是一群演员,更是越剧革新的先锋队。在接下来的三个时期里,雪声剧团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创新精神,在越剧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第一个时期,从1944年的9月到1947年的1月,雪声剧团在九星和明星大戏院间穿梭演出。这个时期见证了袁雪芬与范瑞娟等人共同领衔,一批新老一代艺术家的交汇。这期间,他们推出了27个剧目,其中包括《新梁祝哀史》、《绝代艳后》、《忠魂鹃血》等,这些作品不仅震撼了社会,也开创了一种新的表演风格。此外,该团还将鲁迅的小说《祥林嫂》搬上了戏曲舞台,这一举措引起了广泛关注,并受到周恩来先生的肯定。
第二个时期,从1948年的9月到12月,雪声剧团再次回到大上海电影院,继续展现他们的艺术魅力。在这段时间内,他们进行了一场音乐革命,以田汉为首创作的《珊瑚引》,通过借古讽今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问题进行了抨击。此外,还有影片《祥林嫂》的拍摄,它以“东山越艺社”的名义公映,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他们的事业。
第三个时期,从1949年的1月至1950年3月,再次回到九星大戏院。这个时候,由于政治环境的大变动,大部分成员加入国营华东越剧实验剧团,而原来的雪声剧团就此结束。但在此之前,他们已经完成了一系列具有反封建意义的作品,如《万里长城》、《李师师》、《凤求凰》、《白娘子》,并拍摄了一部16毫米彩色影片《相思树》,展示了他们对技术和艺术都有着极高追求的心态。
总结来说,雪声劇團是一支充满传奇色彩、勇于探索、不断革新的艺术力量,它们用自己的方式,为中国传统戏曲注入了新的活力,并影响着无数后来的同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