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张咏梅,是上海越剧院红楼剧团的主要旦角演员,也是国家级演员。出生于江苏盐城。在1984年,我16岁时,偶然看到一则上海市戏曲学校越剧班招生的广告,心里非常高兴,但当我再往下看时,那个广告上写着招收40名学员,只接受上海户口的人。这一下子让我心凉了半截。但我没有放弃,我抱着试试的决心,与母亲一起从家乡奔波来到上海报考。我在熟人推荐下,在招考老师面前大声地唱了一段《五女拜寿》中的茅威涛的尹派唱段“请姑娘放心喝下这暖肚汤”,以及范派小生方雪雯、傅派花旦何英对唱“翠云仗义受了气,含泪劝我把家离”和“不怪小婢心势利,多留只怕惹是非”。我的表现轻松自然,没有露出来苏北口音,所以我破例被录取,这成为了我的梦想之旅。
从小,我就喜欢越剧,并且能够唱得很有板眼,那是因为我受到了父母的熏陶。我在读书的时候,就成了学校文艺骨干分子。父亲曾在母亲淮剧团里担任琴师和编剧,而母亲是一位著名的当家花旦,她还特别喜欢看越剧,因此经常带着她去观看。第一次看越剧电影《红楼梦》的时候,我才11岁,从那时候开始,一直迷上了越劇。
后来,我不断观看《碧玉簪》和《五女拜寿》,学得许多流派,因此决定报考越剧,被破格录取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当进入上海戏校后,我攻打花旦,对吕瑞英派进行学习。我勤奋好学,不断练习基本功,老师谢秀娟给了我排练吕派开蒙戏,如《打金枝》、《穆桂英挂帅》、《九斤姑娘》的机会。我还在《西厢记》中饰演红娘,《桃李梅》中饰演袁玉梅,都得到吕瑞英亲自辅导,她认为我的乐感良好,有美丽的声音,可以自然顺畅地变化润腔技法和真假音。
表演风格上,不矫揉造作,只要不足,不要做作,这是我所牢记并恪守的一个准则。在这些角色中展示出了正宗的吕派花旦风格,还运用袁、尹、徐三家的唱腔,让观众赞叹不已。两年后,当袁雪芬把方亚芬和我召唤到她的家中听我们清唱后,她认为我们都是好苗子,将会有远大的前程。当科学戏两年结束时,我主演新编神话剧《七叶花》,饰成精灵斗蛇妖的七叶,在战斗场景里展现出扎实武功技艺,使观众惊叹不已。
1997年,与赵志刚联袂演出《杨乃武》,饰毕秀姑(小白菜),成功塑造悲剧形象,让王周宝奎欣喜若狂地称赞说:“你就是小白菜。”本世纪初,《梅龙镇》的开排上演时,我饰李凤姐,以十六七岁少女纯情活泼机智形象获得赞赏。此外,还有1998年的新版《红楼梦》,与三组宝黛名角合作,使其艺术境界提升不少。
近些年来,无论喜或悲都能创新的成功之作,不仅成为优秀传人的标志,更显示了个人艺术追求与创新能力。这篇文章选自倩云:《张咏梅的艺术人生》,收录于张正、张桂彬编著的小册子—— 《越劇名家藝術生活史》(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