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玉梅越剧旦行演员与之并称的越剧十姐妹是朱巧凤许光华沈洁芳吴丽萍李静芝高亚娟张瑞芬何小燕王淑珍和周

朱巧凤,越剧旦角,以小白玉梅为艺名,生于上海。自幼随父白玉梅习艺,其嗓音清亮,被誉为“金嗓子”。1933年,与父领衔的男班在天海楼首次登台,客串《武家坡》,一举成名。随后与高月升合演《关王会》,再获好评。同年8月,在得意茶楼正式挂牌演出,声望日增。

30年代末至40年代初,她与多位搭档合作,如屠杏花、李艳芳、竺素娥等女伶和姚月明、张桂凤、徐天红等老生,他们共同在杭、嘉、湖地区巡回演出,并在宁波中山公园、大世界、新世界等戏院上演。

40年代后期,她息影舞台,但1951年秋参加了越剧界抗美援朝义演。在此之后,她担任过青山越剧团副团长和振奋越剧团主要演员兼艺委会副主任,还曾是上海市戏曲学校教师。

1960年调至上海越剧院学馆任主教老师。她退休后继续教书,为新办的上海越剧院学馆和上海市戏曲学校的越剧班教授课程直至1976年。

小白玉梅以其广泛的戏路著称,不仅能饰青衣、花旦、正旦及彩旦老旦,而且表演技巧非凡。她擅长诸多角色,如严兰贞(花衫)、李秀英(闺门旦)、陈三两(青衣)、九斤姑娘(花旦)等。此外,她唱功卓绝,有着清晰咬字和分明尖团音;舞蹈功力深厚,也受众赞誉。

她对待后辈极具扶持精神,在20世纪40年代就曾帮助王文娟和戚雅仙二肩唱;还亲授祭文调给张云霞,使得她的弟子们如史济华、何国华等人都受益匪浅。在个人教学成果显著时,还获得了上海市文化局奖励。

解放后的中国,她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男女青年艺术家,如沈于兰、高亚娟等,这些人的艺术成就也离不开她的悉心指导。而她自己则留下了许多灌录唱片,其中包括《盘夫索夫》、《王千金祭夫》、《李三娘叹五更》;她与傅全香合 演的《赖婚记》更被拍成了电视剧并收入傅全香专集,并两度发行CD版本。一生中的荣耀之作无疑是这些经典作品所展现出的艺术魅力。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