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80年12月,舟山地区的艺术殿堂中诞生了一支特殊的队伍——越剧团艺术训练班。这个班级位于定海,由24名男女学员组成,他们将花费三年时间在这里磨砺自己的艺术技巧。在这里,学员们不仅接受了专业基础课和文化课,还学习了表演艺术理论。这一切都是由经验丰富的越剧老艺人如徐春凤、张艳霞、阎长华、魏银凤、周玲芳和鲁桂芳所教授。
这位老师们采取一种独特的教学方法:结合传统课堂教学与舞台实践,让学生们通过挑战性强的越剧经典作品,如《宝玉哭灵》、《断桥》、《二堂放子》、《打焦赞》、《送花楼会》、《情探·行路》、《宋江杀惜》以及《老六成亲》,来提升他们的技术水平。此外,这些折子戏还帮助学生们理解戏曲背后的深层含义,从而实现“戏促功,以功带戏”的效果,加速了他们学习和发展过程中的步伐。
到1982年9月,这支精英团队参加了浙江省第一届小百花戏曲节,在那里夏赛丽和赵晓红荣获省级优秀小百花奖,而毛斌峰等7名同学则获得了省级的小百花奖。特别是夏赛丽,他被选为参加浙江越剧集训营的一员,并最终成为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的一名优秀演员。其他毕业生的命运也同样辉煌,他们都成功加入到了舟山地区越剧团中,为这个地方乃至整个行业贡献着自己的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