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越剧院是这片文化大地上的翅膀像一支精彩纷呈的羽翼掠过舟山地区让越剧团艺术训练班在艺术的天空中自由

在1980年12月,舟山地区越剧团艺术训练班悄然诞生于定海的怀抱。该班共有24名男女学员,他们将在这片文化的沃土上孜孜不倦地耕耘三年。训练内容丰富多样,包括专业基础课、文化课以及深奥的表演艺术理论课等。这些课程由一批经验丰富的越剧老艺人如徐春凤、张艳霞、阎长华、魏银凤、周玲芳和鲁桂芳教授,这些都是行家里手。

教学方法既注重理论学习,也不忘实践操作。在选排唱念做打中,更是挑战了那些难度系数较高的经典越剧作品,以戏为镜照耀功夫,以功为本培养戏曲气息,从而加速学员们的成长进程,并提升他们对艺术的一般素养。

经过精心准备,该班成功上演了一系列折子戏,如《宝玉哭灵》、《断桥》、《二堂放子》、《打焦赞》、《送花楼会》、《情探·行路》、《宋江杀惜》和《老六成亲》,每一出都是一次完美呈现。

在1982年的浙江省第一届戏曲“小百花”会演中,夏赛丽和赵晓红荣获省优秀小百花奖,而毛斌峰等7人则获得了省级的小百花奖。此外,在同一年11月,夏赛丽还被抽调参加了浙江越剧“小百花”集训班,并最终成为了一名浙江小百花越剧团中的优秀青年演员。而其他学员毕业后,都顺利地进入了舟山地区越剧团,为它增添了一抹新颜色。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