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静徐标新折子戏专场:越剧明星自主创业,逆袭演出
文汇报讯,在越剧舞台上,传统与创新交织成一幅生动的画卷。艺术家们常常在自己的小花园里播种和收获,而金静和徐标新则是这片花园中的一抹鲜艳,他们通过自筹资金、自任制作人、自己营销的方式,推出了《金静、徐标新折子戏专场》,在上海市文化中心的逸夫舞台上两晚连续热闹非凡。
当越剧院团长赵志刚带领团队前往美国巡演时,金静和徐标新抓住这个机会,与导演王青紧密合作,不仅没有放弃,更用行动证明了“排排坐,分果果”的说法并不适用于每个有抱负的艺术家。他们策划并排练了这次折子戏专场,这不仅是对戚派传统技艺的一次精彩展现,也是一次对未来可能性的探索。
金静,以她的才华和努力,被誉为当今最具代表性的戚派花旦。她在此次专场中,还有《白蛇传·哭塔》、《庵堂认母》、《苏三起解》等经典段落,让观众感受到了戚派独有的韵味。而《祝福·天问》,以其独特的情感表达和深刻的人物刻画,更是让人印象深刻。这首曲目原本由1956年的大师戚雅仙演唱,但遗憾的是,没有留下录像资料。直到现在,金静再一次将它搬上了舞台,用她那融合袁雪芬表演艺术精华的唱腔,将祥林嫂塑造得栩栩如生。
另一方面,作为陆派小生的徐标新,他在此次专场中的表现也不容忽视。在他重新编排的《李慧娘·救裴》中,他运用了长水袖、高难度甩发等技巧,为角色增添了一份沉重与力量,同时也展示了他文武双全的一面。此外,由青年导员王青执导,这不仅体现了后辈对于古典艺术精神继承与发展的热情,也反映出了一代接一代更替过程中的美好景象。
总之,《金静、徐标新折子戏专场》的成功举办,不仅是一次庆祝越剧传统技艺复兴的小型盛宴,更是一种对未来更多可能性探索的心态。一时间,无论是老一辈还是年轻一代,都被这一幕所吸引,都仿佛看到了一个新的希望,一片充满活力的前程。(记者 张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