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静徐标新折子戏专场:越剧新风尚
文汇报讯,越剧明星们常常抱怨缺乏演出机会,但更多的是等待剧团的安排。然而,上海越剧院的青年花旦金静和小生徐标新却选择了自筹资金、自任制作人、自己营销,他们推出了《金静、徐标新折子戏专场》,在前两晚于逸夫舞台成功演出。这次专场不仅展示了他们对传统艺术的热爱,也展现了一种新的艺术实践。
当赵志刚率领的一团去美国巡演时,金静和徐标新抓住这个机会,策划并排练了这次折子戏专场。金静以戚派唱腔融合袁(雪芬)派表演艺术的精华,再次将《祝福·天问》搬上舞台,这部戏最初由1956年的小燕仙演绎,但遗憾的是没有留下录像资料。通过她的努力,这个经典再次焕发活力。
而徐标新则在《李慧娘·救裴》中展现了他的文武兼备。他运用长水袖和甩发等高难度技巧,将人物刻画得淋漓尽致。这一系列活动由年轻导演王青担任导师,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体验。
此外,《白蛇传·哭塔》、《庵堂认母》、《苏三起解》等戚派名段也为观众提供了一次深入了解古典文化的机会。这一次,由于是由个人主导进行,所以每一个细节都充满着创意与挑战,是对传统艺术的一种创新尝试也是对于未来的展望。在这个过程中,每位参与者都能感受到一种独特的情感交流,让人们更加珍惜这些被动态维护的大师作品。
总之,这个由个人自筹资金、自任制作人的折子戏专场,不仅为观众带来了多样化和丰富的文化体验,也让越剧这一古老艺术形式得到了新的生命力。这样的实践,将会激励更多的人投身到这门需要极高专业技能且又充满魅力的艺术领域,从而促进越剧更好地发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