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允庄与越剧艺术家徐玉兰共赏自然之美

我,冯允庄(1914—1982),是一位编剧。我又名为冯和仪,笔名是苏青。出生于浙江省宁波,我曾肄业于南京国立中央大学英语系,但因结婚而辍学后搬到上海生活。1937年以后,我以写作为职业,并在三四十年代的上海成为了一个受人尊敬的女作家。在1951年2月,我参加了由上海市文化局主办的戏曲编导课程,结业后我被邀请加入合作越剧团担任编剧,在同年的底部我转到了芳华越剧团继续担任编剧职务。在我的创作中,有不少著名的作品,如《江山遗恨》、《卖油郎》、《屈原》、《宝玉与黛玉》、《李娃传》,其中《屈原》的表现得尤为突出,它还参加了1954年的华东区戏曲会演并获得了最佳奖项。而《宝玉与黛玉》的连场演出达到了300多场,为芳华越剧团创下了一项纪录。我对待工作总是保持着严肃认真的态度。当改写历史剧《屈原》时,我甚至自费前往北京观摩赵丹主演的话剧《屈原》,并且专程去找史学家、文学家郭沫若请教。此外,还特意住进研究者文怀沙先生家的门庭求教,以便更好地完成这部戏本,最终创作出了质量较高的越劇本《屈原》。

然而,在计划撰写《司马迁》之前,因为向复旦大学教授贾植芳请教和探讨,这让我涉入“胡风事件”中,被无辜监禁一年半之后才释放出来。出狱后,我重返芳华越剧团继续担任编剧职务。在1959年1月,当芳华越剧团支援福建时,我被安排去了红旗锡剧团继续作为编剧工作。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