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济华,男,一级演员,以其卓越的艺术才华和深厚的戏剧功底,在中国戏剧界赢得了盛誉。他于1940年1月出生于上海,并且是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1954年,他进入了华东戏曲研究院越剧演员训练班(后更名为上海市戏曲学校越剧班),并在那里学习了小生角色。
毕业之后,史济华加入了上海越剧院实验剧团,先跟随徐派老师学习,然后转而师从范派大师。他的基本功扎实,文武双全,不仅唱腔优美,还擅长表演。在组织唱腔和演技方面,他都有着相当高的造诣。
1960年的《十一郎》是他成名之作,这部作品展现了他在文艺、唱歌、武打等多个方面都有不凡才能的特点。这一表现使他获得了观众的广泛赞誉,为解放后上海越剧男女合演开辟了一条新路。媒体如《文汇报》、《新民晚报》、《上海戏剧》等,都对他的表演给予高度评价,将其称作是解放后观众对于越剧男声唱腔接受度的大转变。
在多场重要角色的饰演中,如《白水滩》的翻滚扑打与耍铜棍,以及与女主角卢成惠共舞的情景“洞房成亲”,均被记录下来并发行成了专辑,这些都是解放后的第一张男性独唱台上的录音产品。此外,《祥林嫂》、《龙江颂》以及《桃李梅》的主要部分,也被灌制成了专辑。他所扮 演的小丑角也令人印象深刻,比如在《盗银壶》的武丑、色官审案中的官丑,以及莎士比亚悲喜分明喜劇中的马伏里奥,每一个角色都以不同的方式展现出了他的才華,使人忍俊不禁。
作为代表性的角色,有穆玉玑、贺老六、马伏里奥及赵唯一等人。他还曾参与制作电影版的《祥林嫂》,以及电视艺术片《秦淮烟云》,其中饰演的是钱牧斋。而在电视连续劇中,他分别担任过濟公智破無頭案與深夜大搜捕兩個角色。在职业生涯中,他曾经担任过许多职务,如上海戲劇家協會主席團委員、三届至四届市文化界联合会代表,并荣获多项奖项,包括青年會員獎、新戲節獎配角獎及花冠獎、“三新杯”最佳男主角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