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遥远的时代,越剧《为奴隶的母亲》讲述了一段悲惨而又感人的故事。黄大良,是一位身处困境的佃户,他因为无法偿还地主所借之债,便不得不将自己的妻子春宝娘以一百元大洋作为抵押,与三十里外的李秀才换取了暂时的生存。
春宝娘离开家后,一路上面对着风霜和寒冷,她的心中充满了无尽的哀伤与忧愁。当她来到李家的那一天,她并不知道自己即将迎来的艰难岁月。在李家的日子里,春宝娘除了要承担重重劳累之外,还要忍受着家中的冷漠与歧视。她虽然坚强,但她的身体却渐渐衰弱,不久便患上了重病。
就在春宝娘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她带着病体回到丈夫身边,却发现自己已被拒于门庭。夫妻俩再次相见,却只能隔着门栏杆彼此凝望。这段漫长而痛苦的分离,让他们都感到前所未有的绝望。
三年后,当春宝娘终于得以回到自己的家时,悲剧已经发生。她发现秋宝早已不在人世,而自己也因病去世,被安葬在一个普通的地坑之中。而黄大良则独自一人,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悔恨和哀伤。这部戏曲,以其深刻的人性探讨和强烈的情感冲击,为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该剧1957年由上海少壮越剧团成功演出,对于传承中国古典艺术也有着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