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21年9月至1922年的绍兴文戏时期,男班艺人相继将剧种改称绍兴文戏。随后,在嵊县施家岙村,于1923年7月设立了第一个女班,这标志着越剧史上“绍兴文戏”时期的开始。这一时期是越剧成熟、男班鼎盛、女班初起的一段历史。
绍兴文戏的名称由来,源于小歌班在上海的奋斗。1917年至1924年,全上海只有男班演出。直到1924年第一副女班进沪,但艺术水平不及男 班。在此之后,一些女伶如王杏花和程苗仙带领着自己的队伍先后进入上海演出,但仍然是以男伶为主。
30年代中叶,由于各种原因,如意志衰退和无人继承等问题,男伶渐渐地退出舞台,而女伶则逐渐崭露头角。她们凭借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更多观众,并逐步取代了曾经占据中心位置的男人们。这一过程,是越剧历史上的革新创造,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次重要变革。
江西小百花越剧团作为这一时代背景下诞生的代表之一,其成员包括:
袁宝老
施桂老
张荣标(两朵花)
张小林
章万标
云少鹏
舒根老
舒阿兔等十多名优秀艺人,他们通过不断学习和创新的努力,将绍兴文戏推向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
江西小百花越剧团不仅是在艺术技巧上有所突破,而且在情感表达方面也展现出了极高的境界,使得其成为那个时代最受欢迎、影响力的演出群体之一。他们不仅在本土地区深受欢迎,还成功地将这门古典艺术推向国际舞台,为中国文化留下了一份宝贵财富。
综上所述,江西小百花越剧团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以卓绝的情感共鸣而闻名遐迩,它们对于传承并发展古代文化作出了不可磨灭贡献,为我们留下了珍贵而动人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