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越剧一级演员张丽琳名动世间

张丽琳,女,国家二级演员。1938年12月出生于戏曲世家。1954年,她怀揣着对越剧艺术的热爱和渴望,一踏入华东戏曲研究院的越剧演员训练班,便展现出了她那不凡的天赋与坚韧不拔的精神。在那里,她与同龄人共同学习、共同成长,不仅掌握了扎实的舞台技巧,更重要的是在心灵深处种下了一颗对传统艺术深厚情感的种子。

1955年,她转入上海市戏曲学校越剧班,这里是她走向专业领域的一大里程碑。在这里,她专攻旦角,从而为未来的表演生涯打下坚实基础。毕业后,在1959年的春日里,张丽琳正式成为上海越剧院的一员,并加入了男女合演实验剧团,这一举措无疑是当时中国戏曲界的一个重大创新。

1960年,一次难忘的人生旅程开始了。当时,她随袁雪芬院长前往北京参加中国戏曲学院举办的表演艺术研究班,那里的学术氛围和师资力量让她的艺术世界更加广阔。她有幸聆听梅兰芳、荀慧生、俞振飞等名家的讲课,并从陈伯华先生学习《柜中缘》,王秀兰女士学习《表花》这两部经典作品。这段时间,对她的个人风格产生了深远影响,使她在接下来多部作品中的角色扮定得更加精湛细腻。

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越剧艺人,张丽琳主演过二十多部不同类型的小说改编及历史传记类剧目,其中包括《盘夫索夫》、《碧玉簪》、《红楼梦》、《追鱼》、《金山战鼓》、《唐伯虎》、《断桥》等。她以其独特的声音魅力,以及对角色内心世界细致刻画赢得观众和同行们赞誉。此外,还有《姐妹易嫁》(饰妹妹)、《迎新曲》(饰小妹)以及《红松林》(饰冬妹),每一角色都像是在她的生命中留下了一道亮丽印记。

除了舞台上的辉煌成就,张丽琳还曾获1959年度上海市青年会演最佳表现奖,以此来肯定她不断探索自我、勇于尝试的心态。她所创造出的唱腔,不仅没有简单模仿,而是通过对人物情感需求充分理解,将各家之长融会贯通,最终形成了一种别开生面的独特风格。在1971年的歌谣片《读信》,即便是一段短暂的情感交流,也被捕捉成了永恒流淌的声音,让人们回味无穷。而现代话劇作品《迎新曲》的成功上映,更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给予观众带来了希望与欢笑,那一次汇报 演出活动,即使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也亲临观看并留言祝福,为张丽琳增添了几分荣耀光环。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