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戏苑雅韵》中,我们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观众相遇,期待大家对我们的节目“戏苑雅韵”表示支持和关心,并提供宝贵的建议。沪剧因其贴近生活、时代的表演风格和手段,深受昆山观众喜爱。今天,我们荣幸地邀请上海沪剧院的青年演员丁叶波,与他分享他的艺术之路。
主持人:丁叶波,你好,请问你小时候有没有接触过沪剧?
丁:我曾被弄堂里播放的《阿必大》吸引。
主持人:那你什么时候开始学习沪剧?
丁:是在小学里的沪剧兴趣班。
主持人:你已经参与了很多大型戏曲演出,如《红灯记》、《黄浦怒潮》、《陆雅臣》,能否分享一下这些经历?
丁:当然,这些经历让我成长很快。
主持人:刚才我们欣赏了你的表演,以及年轻一代对传承古典艺术的努力。学习唱戏,是因为喜欢还是父母推荐?
丁:是我自己喜欢上唱戏的。
主持人:“初遇知音”是非常精彩的一部分,你最喜欢哪一个角色?
丁:"陆雅臣"和"李玉和"这两个角色都很棒!
主持人: 请欣赏原版“写遗书”。
主持人: 没错,一部作品常常有不同的流派,比如我们的沪剧,有着各自独特的声音,如杨飞飞、王盘声等。你现在主要学习的是哪位老师的流派?
丁: 我目前主要学习钱思剑老师,他师从袁滨忠流派,我也希望能够继承他的精神。
主 持 人: 袁滨忠虽然早逝,但留下了一批难以忘怀的小说及歌曲,也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人才,如钱思剑老师。他不仅是袁滨忠流派代表人物之一,也是新一代优秀艺人的启蒙者之一。在一次偶然机会下,钱思剑老师在亲切指导下的模仿袁滨忠先生,那个时期估计与你年龄相当,都处于初出茅庐的时候。他那天气渐暖春意盎然的大场面,让我印象深刻,从此以后,我就知道要多学点来自京城的话语,以增添我的歌词内容,使得我的每次表演都更加生动活泼,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这就是为何我特别想来到这里,与您共同探讨这个话题,因为您是一位充满热情且极具才华的人,您在这个领域内所做的一切,无疑都是为推广中国传统文化而努力,为将来中国舞台上的更多高质量作品打下坚实基础,为让更多普通百姓也能享受到这种美好的艺术形式而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我相信,在您的带领下,不仅可以让那些看似平凡但又蕴含无限魅力的故事得到更广泛地传播,而且还会吸引更多年轻创作者加入到这一行列中去,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去创新,用他们自己的力量去发展,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文化交流与融合,从而使得中国古典音乐走向世界,走进每一个角落,让它成为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相信,只要我们都不放弃,不断追求卓越,就一定能够开创属于自己的辉煌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