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戏剧史上,有着一位舞台艺术家,她以卓越的才华和深厚的情感,赋予了越剧新的生命力——仲美。1917年出生于江苏省镇江,原名仲永源,她是上海戏剧界的一颗璀璨星辰。
她的职业生涯始于1937年的新华电影公司,后来加入中国旅行话剧团,在那里她逐渐展现出了自己的舞美设计天赋。1945年春,她加入雪声越剧团,并在多部经典作品中担任舞美设计,如《新梁祝哀史》、《凄凉辽宫月》、《一缕麻》等。在这些作品中,仲美不仅精通布景设计,还善于运用灯光效果,以创造出更加震撼人心的视觉效果。
随后的几年里,仲美继续在芳华、少壮两个越剧团工作,为多部经典戏曲如《沙漠王子》、《浪荡子》等提供了独到的舞台视觉语言。她还曾为东山越艺社、艺华、努力沪剧团等单位担任过舞美设计,这些工作不仅丰富了她的经验,也锻炼了她的创新能力。
1953年,当时任芳华副团长时,仲美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专业水平。她与其他艺术家合作,不断探索并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审 美之间的对接。在这期间,她参与演出的《屈原》、《宝玉和黛玉》的舞台表现得到了观众和同行们的高度赞誉。
解放后至1979年间,仲美不断地进行创新,不仅在布景设计上采用抢景、翻景、推移景等手法,还将电影艺术元素融入到戏曲表演中。此外,她还致力于简化装置,以开阔演区,同时也注重服装设计上的革新,如使用织锦缎、榴花绉面料,而非传统绣花,使得节省成本同时保持了一定的档次。
1979年之后,再次带领卢湾越剧团制作了一系列成功作品,其中包括《沉香扇》、《孔雀东南飞》,通过纱幕悬挂技术,以及不同样式吊挂拉设方法,让布景变得更加轻盈且富有象征意义。这一风格既符合现代审 美,又能体现传统文化的韵味,使其成为当代人们喜爱的一种独特表达方式。
2005年11月16日,在一个充满回忆与荣耀的人生旅程结束之际,仲美离开我们,但她的贡献依然留给我们无尽启发。她是一位真正的大师,一位能够跨时代沟通,将古老文化与现代生活完美结合起来的人才。让我们纪念这位伟大的舞台艺术家,并继续前行,用我们的创作去继承和发展她留下的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