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玉兰,作为一位著名的越剧艺术家,她的名字不仅代表着对越剧深厚的热爱,也象征着她对传统戏曲艺术的一种独特的理解和创新的实践。在她的表演生涯中,我们可以看到她精湛的手法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同时也能感受到她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首先,徐玉兰始终坚持以古为师,以现为范。作为一名越剧演员,她深知自己所扮演角色的历史背景,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她总是从最原始、最接近真实的情况出发。她会通过各种方式来了解角色,如阅读相关历史资料、观看同期文献片段等,这些都有助于她更好地把握角色内心世界,从而在舞台上展现出更加真切的人物形象。
其次,徐玉兰善于将传统元素与现代审美相结合。这一点体现在她的服饰选择上。她并不简单地复制过去,但也不会脱离了时代脉络,而是根据不同的角色特点,将传统服饰进行了一定的现代化改造,使其既符合古代风格,又不失现代时尚感。例如,在《红楼梦》中的扮演,一方面保持了原有的宫廷装束风格;另一方面,又加入了一些轻柔透气的面料,让观众能够欣赏到既古典又舒适的大理石裙摆。
再者,徐玉兰在音乐方面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她认为音乐不仅仅是伴奏,更应该成为整个戏曲叙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她的每一次表演中,都能听到那些细腻而动人的旋律,它们似乎是在悄声告诉观众故事背后的情感,而这些情感正是通过音乐这一媒介得以流露出来。这种方式,不但让观众耳目一新,而且还增强了戏曲的情节紧迫性和人物间的情感纠葛。
此外,徐玉兰还非常注重舞蹈技巧上的创新。她认为好的舞蹈不应单纯追求技术高超,而应真正体现出人物的心理状态。在她的许多作品中,可以看到一种柔软而优雅的动作,以及一种充满力量却又恰如其分抑制住力的表现,这两者的平衡,就是徐玉兰多年来不断探索和完善的一个重要成果。
最后,在人际交往方面,徐玉蘭也是一个极具亲和力的人物。她经常参与各种社团活动,与不同年龄层次的人交流互动,对他们进行指导教育,并且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越剧文化之中去。这样的行为,不但帮助推广了越剧,也培养了一批批新的爱好者,为这个古老艺术形式注入了新的活力。
综上所述,通过以上几点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在学艺过程还是在表演实践阶段,徐玉蘭都一直秉承着“立足于本民族文化根基”的原则,同时也不断寻求与时代同步发展并进。这一点,是她能够成功融合传统与创新,并使得越劇这门悠久艺术形式得到更新换代,为后世留下宝贵遗产的一大原因。而对于年轻一代来说,她就是一个值得学习、尊敬的人才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