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84年5月,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成立,虽然历史不长,但它以整齐的阵容从亮相之初就确立了自己在越剧界乃至整个戏剧界不可替代的地位。这一团体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博采众长、开拓创新,逐步形成了一种具有浓郁江南气息的优美、抒情、清新、细腻的艺术特色,为国内外观众所瞩目。
成立始末
20世纪80年代,浙江大力培养戏曲新人。1982年,从全省2000多名戏曲学员中选拔400名参加全省戏曲“小百花”会演,有200名新秀获得“优秀小百花奖”和“小百花奖”。在浙江省委与文化部门重视下,从全省70多个专业越剧团中精心挑选40名越剧新秀(平均年龄18岁),将她们集中在浙江艺术学校进行严格训练。她们受到聘请来的越剧界与京、昆、婺等多个剧种著名艺术家的亲传技艺和悉心指导。省内著名剧作家为之编创新的剧目,并组织优秀导演、作曲家及舞美设计师通力合作,精心排练新旧各类佳作。
1983年9月3日,从培训人员中精选28位佳丽组成浙江省越劇小百花演出團。在杭州胜利劇院舉行預演後,该團赴港首次成功举办了专场演出。此后,该團又陆续进行了上海、大连等地巡回演出,其影响力迅速扩散。
主要作品
该团于1984年赴北京参加国庆35周年献礼表演,并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关怀与勉励。在此期间,该团还被《戏剧报》、《戏剧论丛》编辑部推荐,被誉为“五朵金花”的茅威涛(21岁)、何英(21岁)、董柯娣(23岁)、何赛飞(21岁)以及方雪雯(17岁)。茅威涛还凭借其卓绝表现赢得全国第二届梅花奖评选中的第一名。
此外,该团还参与拍摄了一些电影,如《五女拜寿》,并获得了包括最佳戲曲片獎和政府獎在内的一系列荣誉。此外,一些成员如何赛飞和董柯娣也分别获得了最佳女主角奖和特别奖。
1998年,在韩国汉城举办第七届BESETO国际民俗节时,该团与日本歌舞伎劇團、日本唱劇團共同上陣,与其他国家的藝術家共享彼此之间不同的文化交流经验。他们展示出了独特而富有韵味的表現风格,使得观众对中国古典音乐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对这门艺术形式产生了一定的认知改变。
随着时间推移,这个集体不断探索新的表现方式,他们尝试将现代元素融入到传统戲曲中,以期达到更高层次的人文交流。通过不断地努力,他们使自己的作品更加深入人心,不仅提升了自身实力的同时,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并欣赏到中国古典音乐带来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