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于1984年5月见证了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的成立,这个团体虽然历史不长,但它以其整齐有序的阵容和出色的表现,从一开始就在越剧界乃至整个戏曲界树立了自己的地位。该团既继承了传统,又吸收了各方面的优秀成果,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那就是浓郁江南气息、优美抒情、清新细腻。在国内外观众中,它赢得了极高的赞誉。
成立初期,浙江大力培养戏曲新人。1982年,我们从全省2000多名戏曲学员中选拔400名参加全省戏曲“小百花”会演,有200名新秀获得“优秀小百花奖”和“小百花奖”。之后,我们精心挑选40名越剧新秀(平均年龄18岁),将她们集中在浙江艺术学校进行严格训练。她们接受来自著名越剧家、京剧家等多个剧种艺人的亲传技艺,并受到省内著名剧作家的悉心指导。我们组织了一系列优秀导演、作曲家、舞美设计师以及乐队人员,以共同完成新的剧目排练。
经过一年的筹备,在1983年9月3日,我们精选28位佳丽组成了浙江省越劇小百花演出團。经集中排练,在杭州胜利劇院首次亮相并赴港表演,其中主要包括《五女拜寿》、《汉宫怨》、《双玉蝉》等十余部传统折子戲,以及一些创新作品。
随后,我们又在1984年5月21日正式成立了浙江小百花越劇團。这时,该團已发展到80人左右,后来逐步扩大至数十人。此後,我們不斷推出各種優質節目,如《西厢记》,這部戲獲得包括文化部颁发的“文华大奖”和中国戲曲学会“金盾奖”,第三届中国戏剧节大奖等多项荣誉,是我們迄今为止获奖最多、奖项最高的一部优秀保留演出作品。
隨着時間의流逝,我們繼續創作與改進。我們曾經推出了以古代藏書文化為題材的小品《藏》,該作品深受廣大觀眾喜愛,並榮獲第九届中国戏剧节上的"最佳新编现代话剧"称号。
此外,我們也有一些其他成员,如陈辉玲、何英等,他们都拥有相当高的地位并对公众产生影响,他们也分别荣获国家级或地区性的重要奖项。我们拥有的编导、音乐及舞美人员如杨晓青顾达昌蓝玲周正平汪文耀他们同样具有很高的地位,并且他们也获得过各种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