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雨水滴答作响的夜晚,1948年,玉兰剧团在明星大戏院的舞台上绘声绘影地展现着一幕幕生动的情节,而后台却隐藏着一个让人心惊胆战的秘密。前、后台老板张春帆手中的票价仿佛变成了他们私家的金山银山,却不曾分一杯羹给那些辛勤工作的演职员工。劳资双方之间弥漫着紧张和不满,最终爆发了激烈的纠纷。
就在这时,一群流氓被张春帆所募集,聚集在戏院后台,他们企图用暴力的手段对付吴琛、韩义、石景山等剧务部人员。但就在这个紧要关头,一场意外发生:几辆装甲车(上海人称为“飞行堡垒”)呼啸而至,将整个戏院团团围住。一位身穿官服的人物带领着荷枪实弹的官兵冲进了戏院,他的声音如同雷鸣:“谁敢动一动吴琛先生,我就不客气!”随之而来的是他的威胁姿态,使得那些流氓瞬间四散逃跑,从此张春帆再也不敢对吴琛轻易出手。
这背后的故事是多么复杂!原来,这一切都与吴琛有着深远的联系。1938年,当他担任生活书店衡阳支店经理时,他帮助过无数抗日爱国青年,其中就包括了一位名叫徐松年的热血青年。当时徐松年因资金链断裂而陷入困境,但受到了吴琛的大力支持。抗战胜利后,徐松年的部队调到了上海,并于1947年编为了上海市局机动车大队。而那时候,徐松年并未忘记当初他受到过什么样的帮助。他找到了龙门戲院,与吴琛会面,并给予了他一张名片,上面写道:“今后若有何难,只需一通电话,我将立即赶来相助。”
当流氓包围剧务部的时候,正是在这个危险关头中,那个关于救命和信任的小小纸条成为了关键。在这种紧急情况下,只能依靠最坚实的人脉关系来保障安全。这次事件,就是因为这样的背景才发生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转折——这是关于“越剧算戏曲吗?”这一传说背后的真实故事,也是关于忠诚和勇气的一次伟大的展示。而这些,都仅仅因为一次偶然交错的人际关系,是不是也值得我们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