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雨水滴答作响的夜晚,1948年,玉兰剧团在明星大戏院的舞台上绘声绘影地展现着一场无与伦比的艺术盛宴。然而,背后的斗争和不平等却如同暗流涌动,不为人知。在演出期间,一种前所未有的紧张气氛弥漫了整个后台。票价被老板高高抬起,却没有分文增加给那些辛勤工作的演职员工资。劳资双方之间的矛盾逐渐激化,最终爆发了纠纷。
那一天,一群手持棍棒、满脸横行无忌的人物聚集在后台,他们是由前面一个阴险可怕的人物——张春帆领导的一个小集团。他不顾一切地想要对抗吴琛、韩义和石景山这些忠实于剧团的事务部门人员,以暴力的手段解决问题。但就在他们准备发起攻击之际,一连串震耳欲聋的声音打破了这个可怕的一幕,那是装甲车(上海人称之为飞行堡垒)呼啸而至,它们载着全副武装的官兵,将戏院团团围住。
随着警用车辆停稳的地面颤抖,那位自称当官模样的人冲进戏院,大声呵斥:“谁敢动一动吴琛先生,我就不客气。”他摆出了抓捕人的姿态,而那些流氓见此情形,无疑心惊肉跳,他们立即四散逃窜,从此以后,张春帆再也不敢对吴琛轻举妄动。
那么,这次警方如何得知并介入这一事件呢?这背后的故事,与吴琛有着不可忽视的情感联系。在1938年的衡阳,当时正值战争与苦难交织的时候,吴琛作为生活书店衡阳支店经理,他以慷慨之心帮助了一位名叫徐松年的热血青年。当时徐松年因资金链断裂而陷入绝境,但由于他的坚持与勇敢,他最终成为了抗日英雄中的佼佼者,并且成为了一名令人敬佩的大队长。而在战后的岁月里,他带领部队调到了上海,并编成了上海市局机动车大队。
多年之后,在一次偶然的邂逅中,徐松年找到了龙门戏院会晤旧友——吴琛,并留下了一张名片,上面写道:“若你今后遇到任何困难,只需拨打这通电话,我将立即赶来帮忙。”那是一个承诺,是一种深深的情谊,也是一份珍贵的心灵联系。这次,当流氓包围剧务部时,由于迅速通知及及时行动,这个承诺终于得以实现。因此,这就是关于“调动飞行堡垒”的内幕——它不是简单的一场冲突,而是一段充满爱意和牺牲精神的小说般真实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