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年间,曹雪芹在北京的努力下,将《红楼梦》前80回编写完成。抄本流传开来,不仅吸引了王公贵族和显宦,还深受市井百姓喜爱,歌女们也纷纷传唱。这不仅让作品声名鹊起,也引发了一些保守派人士的非议与批评。身为艺术家却生活困顿的曹雪芹,在面对一系列逆境时,只好接受两江总督尹公的邀请,返回故乡金陵,以便继续完善他的文学之作。在金陵,他再次见证了人民群众的苦难,同时意外重逢了他儿时挚友黎芳青,这位女性经历过无数艰辛,她的故事激励着曹雪芹续写《红楼梦》的决心。而当他投入到创作中去,《红楼梦》的尖锐思想触动了封建统治阶层的心弦,最终导致作者遭遇种种压力,甚至面临稿件被毁灭的危险。然而,在黎芳青及其他普通民众的大力支持下,曹雪芹最终逃脱困境,并带着“用血泪书完稿,我愿献出余生”的坚定信念,再次踏上创作旅途。
这段历史背景下的传奇故事,被南京市越剧团以纪念曺雪芽逝世220周年而重新演绎于舞台上。在1983年的江苏省新剧目调演中,该剧获得创作奖、演出奖等殊荣,其中韩林根饰演曺雪芽赢得优秀演员奖,而袁小云饰演黎芳青和陈菊芳饰演皇八子也分别获颁优秀演员奖。此外,该剧导师是王庆昌,为曲谱由谢子华所填,而舞美设计则由潘仲英负责。后来,该剧又与江苏电视台合作拍摄成为了越剧电视版,并在第六届全国优秀电视剧大赛中获得“飞天奖”,并且首次亮相中国戏曲电视节,“鹰象奖”。此后,此部作品中的精彩片段,又被部分青年艺术家带到了全国越剧大奖赛,他们在比赛中拿得优秀表现在多个环节,如竺小招等人都取得了优异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