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天贶,浙江磐安的杰出女教师和国家一级演员,以其卓越的艺术才能和扎实的教学功底,成为了培养众多知名越剧表演人才的重要力量。自1965年毕业于浙江艺术学校越剧表演班起,她便分配到了浙江越剧一团担任演员,并在1975年转而回到母校任教。在她的悉心指导下,一批又一批才华横溢的越剧艺术家走出了校门,其中不乏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人物,如著名演员陈辉玲、黄依群等,这些学生都曾是她亲手教导并引领她们在舞台上的精彩表现。
陈天贶主教过的一系列经典剧目,如《拾玉镯》、《陈三两》、《打金枝》、《九斤姑娘》,至今仍被视为浙江艺校必修课程中的宝贵资源。她不仅教授唱腔,还参与了多场戏曲表演,为学生们提供了实际操作经验。她的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不仅赢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也让她的名字深刻印记于师生之间。
在1980年的省属剧团会演中,她以一等奖荣获最佳表演者称号;同年,在全省专业青年 演员会演中再次获得一等奖。这份成就证明了她作为一个艺术家的卓越能力。而在1989年的全省戏剧中年 演员精英大奖赛上,她凭借“艺术教育优秀表演”获得殊荣,再次展现了她对戏曲传承与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媒体对于她的赞誉也日益显著。《浙江广播电视报》的报道捕捉了她的独特魅力,而《会刊》的文章则细致地分析了她在《拾玉镯》中的精湛技巧。《戏文》杂志更是给予了她高度评价,将其形容为“辛勤的园丁,出色的演员”。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戏文》的两篇专题文章详尽描绘了一位真正掌握内心世界、真切细腻见深情的大师级人物——陈天贶。
1999年,在建国五十周年之际,为了庆祝这一重大历史时刻,浙江艺术学校和小百花越剧团共同举办了一场特别活动——“陈天贶艺术教学专场”,这场活动深受观众喜爱,使得更多人了解到这位伟大的教师及其无价珍贵的心血付出。此外,她撰写的小册子《论越劇新流派の产生》还获得1999年度全国中等藝術教育论文三等獎,以此来肯定其对戲曲學科领域貢獻及對未來藝術發展影響力的評價。此事迹激励着后来的每一位学子,让他们更加坚定追求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