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革开放40年的大潮中,浙江嵊州以其独特的方式,不断擦亮着作为越剧之乡的金字招牌。越剧,这一中国第二大剧种,以其悠久历史和广泛群众基础,在文化传承上占有重要地位。而嵊州,则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将越剧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高峰。
首先,嵊州致力于培养越剧人才。在老一辈艺术家如袁雪芬的关心下,1982年,“越剧之家”在嵊县成立,为全国培养了超过500名专业演员和乐手。这所学校现已发展成为嵊州越剧艺术学校,是国内外培养越剧人才的重要基地。
其次,嵊州积极挖掘和保护历史遗产,如古戏楼、野外影视场等,这些都是以越劇為中心的人文景观。随着“越劇小鎮”的建设,它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还为当地经济带来了新动能。
再者,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嵊州也紧跟时代步伐,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例如,上世纪90年代,就提出了将民营剧团作为事业来发展,并设立专项基金。此后,又举办了多次全国戏迷大赛,并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直播,使得 越劇傳統藝術得到了全新的展示形式。
最后,由于政府重视,以及地方文化被有效调动,“每个人都能唱出自己的《琵琶记》”,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情感共鸣。王学飞老师表示:“政府重视,我们也重视。”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人才培养、历史挖掘、文化保护还是对互联网时代的适应,都体现出浙江省城镇在推动并弘扬这门千年古韵的一贯决心与行动。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在改革开放40年的征程中,浙江省城镇确实在为世界保留更多关于中国传统戏曲特别是更深入了解到“如何让人热爱更深入理解它”的故事,为后人留下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