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素娥,浙江嵊县后山人,以全芬为艺名,是一位杰出的越剧小生。1930年,她进入女子科班群英舞台,与众多同龄女演员一起接受专业培训。她的导师包括越剧男演员竺焕全和姚毛头,以及绍剧名丑竺基焕。科班不仅教授越剧,还教会了京剧和绍剧的基础知识。在这里,她初习正旦角色,并且精通武功。一出《投军别窑》,她便展现出了自己的才华,这也标志着她从正旦转变为小生的重要时刻。
在完成学业后,竺素娥先与姚水娟共同加入了刘香贤领衔的越新舞台,不久后又与孙妙凤搭档成立了素凤舞台,他们在金华、兰溪、温州、杭州等地巡回表演。她擅长的戏目包括《红鬃烈马》、《武松与潘金莲》、《剖腹验花》等,通过这些表演,她以英勇果敢的形象深受观众喜爱,被誉为“活武松”、“活吕布”,甚至有美称之为“越剧界的盖叫天”。
随着抗日战争爆发,竺素娥带领素凤舞台首次来到上海,在老闸大戏院上演。在战事迫近之际,她避难返回乡村,但并未停止艺术创作。在1938年的第二次来沪之后,她继续参与各种合作,如与袁雪芬和王杏花合作,并灌录了一系列唱片,其中包括《毛龙作吊》、《龙凤锁·借红灯》等。
1940年代中期,竺素娥继续活跃于上海戏院,与邢竹琴合作首演汤笔花编排的新戏《盘妻索妻》,此后她还曾与支兰芳等名旦共工。此后的岁月里,她不断探索新的艺术领域,最终在1953年加入振奋越剧团,并担任团长。
1960年代至1971年间,竺素娥担任上海越剧院学馆教师,将自己对艺术的一生所积累的心得经验传授给下一代学生,如王文娟、筱素娥、孟莉英以及沈于兰。对于中国戏曲界而言,端木蕻庭不仅是一位卓著的小生,更是一个热心助人的老师,为那些追求梦想的人提供支持和帮助。她的一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最真挚的致敬,也是现代社会中一个传奇故事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