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宝发,作为一名二级演奏员,以其非凡的音乐才华和对越剧艺术的深厚贡献,成为了上海乃至中国越剧界的一颗璀璨星辰。1937年,他在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出生,高中文化水平为他提供了坚实的人文基础。1951年,他在上海开始了自己的伴奏之路,这一年,也是他与越剧结缘的开始。在浙江越剧团的事业生涯中,他先后担任过多个角色,从二胡、打击乐演奏员到主胡,再到司鼓,每一个职位都让他的音乐技艺得到更高层次的展现。
伴随着时间的流逝,他参与了众多经典剧目,如《马兰花》、《秦香莲》、《高机与吴三春》等,这些作品不仅丰富了他的艺术经验,也为观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欣赏体验。1971年,当浙江省越改剧组(后称浙江越剧团)需要他再次调整工作岗位时,陈宝发毫无犹豫地接受挑战,将司鼓这一新的角色当作一次新的起点。他在恢复建制后的浙江越剧一团以及合并后的浙江越剧团中继续担任司鼓,为许多重要戏曲作品提供了精湛的音乐伴奏。
这些包括《红灯记》、《红云岗》、《半篮花生》等,以及获奖作品《巧凤》(文化部文华奖)和《金凤与银燕》(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此外,他还曾参与制作多部电视戏曲片及音带,并且,在1991年的浙江省现代戏调演中以其卓绝的司鼓技艺赢得了 司鼓奖。这一切证明了一件事:陈宝发不仅是一名杰出的演奏家,更是对传统戏曲有着深刻理解和热爱的一代人。在80年代里,他还曾担任过长达数年的副团长,使得他的影响力远超个人成就,是中国现代戏曲发展史上不可磨灭的一笔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