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宝发,作为一名二级演奏员,于1937年在上海出生。他的文化程度仅到高中,但他在越剧界的地位却十分显赫。1951年,他在上海开始了自己的伴奏生涯,并且很快展现出了他的才华。在1956年,他考入了浙江越剧团,在那里他担任二胡和打击乐的演奏员,并逐渐晋升为主胡。
随后,他参与伴奏了一系列经典剧目,如《马兰花》、《秦香莲》、《高机与吴三春》等。此外,还有《御河桥》、《西厢记》、《孔雀东南飞》、《芙蓉花》等,这些作品都深受观众喜爱。他还曾参与过《年青一代》、《丰收之后》的伴奏,以及其他多部著名的越剧作品。
1971年,由于工作需要,陈宝发又改任司鼓。在这之后,他一直在恢复建制的浙江越剧一团以及合并后的浙江越剧团担任司鼓工作。他参与制作了包括《红灯记》、《红云岗》和《半篮花生》的多部电视戏曲,也参与制作了许多音带。
不仅如此,陈宝发还是一位获奖者。在1991年的浙江省现代戏调演中,他以司鼓身份获得了司鼓奖。此外,在80年代期间,他还担任过长达多年的副团长职务。总体而言,陈宝发是解放后第二代中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越剧优秀司鼓之一,是当时的一位杰出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