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华剧团越剧之魂在古筝上的舞动

云华剧团于1947年9月在上海国泰大戏院的舞台上诞生,九月二十三日,它以《未婚妻》为首次亮相。该剧团是由芳华剧团演变而来,其灵魂人物竺水招(又名竺云华)成为其领导者。这支剧团拥有一批杰出的演员,如吴小楼、周宝奎、焦月娥、张茵、贾灵凤和赵雅麟等。剧务部门则基本上由原来的芳华成员构成,包括徐进、韩义和金风等人。在1948年的初夏,云华剧团迁到了龙门大戏院继续表演。而到了五月,那位多才多艺的竺水招做出了一项令人惊喜的改变,她从旦角转型到小生,与戚雅仙搭档共同登场,为观众带来了《凤泊鸾漂》、《渔娘》以及《夜上海》的精彩表现。在九月,又一次搬迁至恩派亚大戏院,他们再次呈现了《未婚妻》、《十字街头》、《白了少年头》、《屏开雀选》以及《林冲与鲁智深》,这些经典作品留下了深刻印象。

然而,在1950年代初期,由于“十姐妹”联合义演所启发的一股强烈愿望——摆脱老板控制并自主管理,这支队伍决定成立七友公司,以拆账方式分配收入,这一举措在越剧界中具有里程碑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尽管面临着挑战,但这群艺术家们依然坚持不懈,最终在1951年底,竺水招前往香港后,该队伍解散。然而,不久之后,一部分成员加入新成立的华东越剧实验剧团,并继续追求他们对艺术事业的热情。

1951年,当竺水招返回沪后,与商芳臣、筱水招和蒋鸿鳌等人重组了云华越剧团,这段时期,他们积极参与戏曲改革,并且参加了一系列慈善活动,如为捐献飞机大炮而举行的《杏花村》联合义演。此外,他们还将现代话题性的作品如《为了明天》(The Future is Ours)和历史题材上的巨作如《南冠草》(The Southern Crown Grass)及《文天祥》(Wen Tianxiang)的故事搬上了舞台,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之间完美融合。

最终,在1954年的春天,该劇團在江苏省进行巡回表演期间,在南京落户并转变为民营公助性质的实验劇團。在接下来的两年里,该團体不断进步,最终于1956年的初夏,被改编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市越劇團,即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大唐艺术园艺中心之一——南京市越劇团。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