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越剧团建于1957年10月,前身是周桂芳领衔的上海壮艺越剧团,该剧团在1951年流动到蚌埠,并在1954年由蚌埠市文化局接管,改名为蚌埠越剧团。随后,在1957年,这支艺术家群体又被调至省城合肥,更名为合肥市越剧团。1968年,合肥市越剧团遭到了撤销,但1978年5月23日,它得以恢复其建制。
全体成员约60人,由多位杰出的领导人如周桂芳、李长乐、薛正禄等担任过团长,而编导方面则包括了李治鹤、蔡慎生、完海瑞、查金兰和徐美芳等,他们共同推动了该戏曲传统的发展与创新。舞台美术设计师孙顺骊和刘凤翔也为这一时期的演出增添了无数色彩。而作为主要演员的人物,如周桂芳、高金花、洪金哈、岳鑫华徐美芳王惠娣戎惠娣倪凤娣车燕娟等人的才华横溢,他们共同见证并推动了这段历史。
该队伍曾经上演了多部创作整理或移植自传统古代戏曲作品,如《文成公主》、《虎符》、《双线缘》、《常金花》、《女儿志》以及《王昭君》、《孤孀恋》,总计超过70场不同的表演。此外,还有现代戏如《红色种子》、《红松林》、《王孝和》、《山鹰》及其他24个故事,每一部都深刻地反映社会现实和时代精神。
其中,《抱妆盒》的整理版在安徽省首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中获得三项奖,其中史翠贞与周桂芳分别荣获表演一等奖。这不仅展示了一定的专业水平,也彰显了他们对艺术追求的热情。在每一次新作品上映之前,该团都会举行专家、本班成员及观众三个层面的座谈会,以便从不同角度收集反馈并不断完善作品。
通过这些努力,不仅传统剧目如《文成公主》(超过百场)和《虎符》(同样百余场)取得巨大成功,而且创作之作亦受欢迎,如《常金花》(再次达到百余场)。除了在本省内巡回表演,合肥市越剧还远赴长江两岸东南七省一城市进行交流活动,为观众带来了6300多场表演共计630万人次的盛宴。
为了确保这门艺术形式能扎根于安徽,这支队伍高度重视青年人才培养。自1957年起,再加上1959年的招募以及1979年的补充,从上海、三亚及浙江地区共吸纳52名学员入伍,并且通过系统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手法,加速培养了一批优秀的艺术骨干新星,如戎惠娟刘秀珍等人。此外,为了拓宽视野提升艺术水准,该队还定期组织往江苏浙江上海学习交流,同时邀请业内专家来访讲授课程,使得这个小小的一个地方性专业歌舞排行组能够迅速成长并走向国际化阶段。但现在已停止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