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重石墙,沉默中藏着萧观音柔情似水的诗意,长长鲛绡,终结的是一个女人的对爱情最后一丝幻想和希望。帝后之间的情深岁月,如同琵琶一曲,在残夜的冷月下显得格外孤寂。昨晚,“吕派”经典越剧《凄凉辽宫月》隔绝三十余年的尘埃落定,再次回归舞台,用其独有的韵味在上海保利大剧院闪耀生光。这出老戏虽旧,却在上海越剧院的巧妙编排下,以一种颇具时代感的新意重新诠释了。
故事讲述在辽国辽道宗统治时期,赵王为了清除障碍,他利用辽道宗刚愎自用、实质上无知无觉弱点,将皇后萧观音与汉人乐工赵惟一私通之谣传播开来,这导致了皇后的冤死,以及辽帝国走向灭亡的一步。要在“吕派”的代表作上进行改编,不仅考验着艺术家的创新思维,更是挑战着文化遗产的传承责任。此次演出不仅保留了经典唱段,还重新梳理了故事结构,使剧情更加紧凑,让人物关系和情感走向更加符合现代观众审美需求。
例如,在第六场“千古奇冤”,原版戏份侧重于萧观音对于冤屈命运的悲壮诉说。而新版则将她的决断性加强,当她听闻赵惟一即将遭受不白之祸,她无法忍受他蒙羞,便勇敢地向辽道宗陈述事真相,这反而激化了双方矛盾,并推动整个剧情发展。在导演郭宇看来,《凄凉辽宫月》作为一部女性主角题材戏,其复杂多层面的人物性格和悲欢离合需要通过精细的手法展现出来。他指出,本次创排除了保持“吕派”的风貌与气质,同时让萧观音这个角色更加立体化,她的情感力量和悲恋志存也被突出了。本报记者 赵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