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最早使用无线话筒的轶闻自然中的戏曲传奇

我记得无线话筒的诞生和应用,它在戏剧舞台上的音响设备革新史上占据了一席之地。它的出现,无论是大型还是小型演出场所,演员们都能清晰地将唱念传递到观众的耳边;它还让表演区域扩展到了像上海文化广场和体育馆这样的自然环境中,也许正是在这些地方,越剧作为戏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显得其独特魅力。在没有无线话筒的情况下,如果声音无法清晰传达,或是听不见台词,那就完全破坏了艺术欣赏的氛围。而舞台上使用无线话筒,这一技术早已在国外得到应用,但国内因为某些原因迟迟未被采纳。直到1974年,一家位于永嘉路文化广场附近的地胶木厂,在与上海越剧院合作后,成功试制出了第一批无线话筒。那年的夏天,当厂试制组带着满载设备和仪器的黄鱼车来到虹口区解放剧场时,他们要为即将上演的现代小戏《半篮花生》进行音响效果支持。这部作品由男女合演,是当时非常受欢迎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张国华,他扮演主角,将成为那个时代第一次尝试使用无线话筒的勇者。当初,无线话筒刚开始使用时,其效果并不好,因为距离感、范围大小掌握不准确,而且声音质量差,从发声源发出的声音过于粗糙,让人难以接受。但厂试制组及院音响工作人员坚持不懈,他们通过对演员耐心解释说服,并且夜以继日研究,不断调试,最终使无线话筒取得了成功。此举也赢得了张国华的大方配合,以及他的个人支持。为了表彰他那份积极态度,厂方专门为他设计了一款适合他的特殊音色而制作的小巧版无线话筒赠予他。

1974年8月,一次盛大的汇报会在北京召开,其中包括京剧、沪剧、越剧等多种地方戏曲样板戏,这个活动也标志着无线话筒正式进入中国内陆地区,以后的岁月里,无论是经济条件优裕或缺乏资源的小型戏曲团体,都纷纷投入资金购买这项先进技术。在80年代,全中国各地很多专业团队都会前往上海购置最新款式的高性能無線話機,使其成为每一次表演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