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坚安,1914年至1984年间的舞美设计师,其人生经历与艺术创作紧密相连。作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他原名张熙昌,出生于江苏省武进,是一位受过高等教育的建筑系毕业生。他自幼就对书画、篆刻等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在17岁时便开始发表漫画作品。
1937年,他进入英商太古轮船公司担任北洋台高级职员。在此期间,他展现出了其多才多艺的一面。然而,这段职业生涯并未长久,1944年他加入了雪声越剧团,从而开启了自己的舞美设计之旅。这一年,他首次为袁雪芬在九星戏院主演的《新香妃》进行舞美设计,为他的舞台艺术之路奠定了基础。
随后,张坚安陆续为丹桂和玉兰越剧团工作,在那里他为《是我错》、《国破山河在》、《信陵公子》等剧目制作舞台布景和道具。此外,他还曾与其他几家越剧和沪剧团体合作,为众多著名剧目如《范蠡与西施》、《哪吒》、《红楼梦》以及《龙凤花烛》等提供舞美服务。他的作品不仅限于越剧,还包括电影京剧片《望江亭》的服装设计,以及闽劇藝術片《炼印》的服装及造型设计。
1952年,张坚安加盟少壮越剧团,此时期是他事业中最辉煌的时期之一。在这里,他又一次证明了自己的才能,为诸如《十三妹》,《红娘子》,以及 《碧玉簪》的演出制作出了精彩纷呈的舞台布景和道具。此外,当芳华越剧团前往福建支援演出时,由尹桂芳主演、黄祖模导演的《红楼梦》,也得益于他的卓绝技艺。
张坚安对历史和美术史都有深入研究,因此他的舞台美术设计技术全面。他不仅能创作布景、道具,还擅长化妆造型和灯光设置。他追求创新,不断探索新的艺术表现方式。例如,在1957年的少壮戏曲实验队上映前夕,《孟丽君》的正式版发布中,对官袍采用染色取代刺绣,这一创新大大节省了时间、劳力和资金,同时提升了观赏效果。
除了这些,更值得称赞的是他巧妙运用三夹板锯切小山轮廓,再投影到天幕地排灯上,以及利用网上贴牛皮纸绘制场景,以达到既实用又富有创意目的。他对日本文化也有所了解,将其风格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被誉为“日本派”之父。同时,他也曾参与上海丝绸进出口公司邀请下的几个项目,如为京韵音乐厅改建工作提供建议,并负责人偶模型服装造型设计,使得中国丝绸刺绣品被送往英国莱比锡、美国纽约、新加坡国际博览会展出获得好评。
最后,张坚安还培养了一批学生,其中包括南京越剧团王国炎、舟山越劇團虞中华、宁波越劇團凌复初以及原福建芳华越劇團姚荣铨等,他们都是从老师那里学到了宝贵经验。如果说有一位人物将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那一定是这位卓尔不群的大师——张坚安。在他的一生中,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实践方面,都留下了一笔宝贵财富,让后世能够学习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