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名家徐天红联唱自然景观中的流派艺术

我,徐天红,是浙江余姚人。从10岁起,我就进入了天兴舞台学习戏曲,初学老生角色。在1940年,我来到上海,在马潮水老师的指导下深造。1941年,我加入了天星越剧团,担任头肩老生。在1943年的初期,我参加了大来剧场与袁雪芬老师一起进行的越剧改革,也是该团的头肩老生。到了1946年,与他人共同成立了天红越剧团。而在1950年的2月,我与戚雅仙合作成立了一家合作越剧团,并担任其团长一职。在同年的9月,与尹桂芳再次联合重组芳华越剧团,这次我成了副团长。直到1960年的8月,我才正式调入上海越剧院。

我的唱腔以高亢激烈著称,不仅声音有力,而且行腔多变,气派非凡。我始终坚持以情感为基石创作,每一首歌都因人物的心态不同而有所变化,而不循传统程式重复演绎;在运用音符时,更注重高音和切分音的使用,使每个字都显得棱角鲜明,还特别注意喷口功夫;至于发声和润腔,则巧妙地运用颤音、滑音、鼻腔和头腔共鸣,使声音既宏亮又富有层次,被誉为“抖抖腔”。

《红楼梦》中的贾政对贵客做出萎缩状,以及笞打宝玉,《琵琶记》中的张广才扫松、《西园记》中的赵礼巧安排等,都成为了我代表性的唱段之一。

在艺术实践中,我总是努力将生活体验融入作品之中,从生活中学习,从观察到描摹各种人物,无论是老人的表情笑容还是姿态情感,都细致刻画,以此完美呈现各类角色尤其是老翁形象,她的情态逼真可信。我曾经在袁雪芬主演的电影《祥林嫂》中饰鲁四老爷,在1950年与戚雅仙合作主演的彩色越剧影片《石榴红》以及1962年拍摄的彩色越剧影片《红楼梦》(饰贾政)1982年摄制的电视片《孟丽君》(饰孟士元)及《西园记》(饰赵礼)等作品中展现过自己精湛的表演技艺。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