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采风,原名金翠凤,生于上海,是一位深受人们喜爱的越剧旦角艺术家。她的祖籍浙江省鄞县,她在1946年考入了雪声剧团训练班,并迅速因其独特的唱腔而走红。随后,她转投东山越艺社,从小生角色逐渐演变为花旦,这期间与吕瑞英、丁赛君并称“东山三杰”。1951年夏,金采风加入华东戏曲研究院越剧团,在此期间她展现出了自己的才华和创新精神。
1955年,当新建的上海越剧院成立时,金采风也随之成为该院的一员。在她的演绎中,她以闺门旦的形象深受观众青睐,同时也擅长饰演花旦。她不仅师承袁派,还融合傅派等其他流派元素,使得自己的唱腔更加丰富多彩,被誉为“金派”的典范之一。许多人都记得她在《红楼梦》中的精彩表演,那里的王熙凤形象至今仍被广泛赞誉。
金采风的声音既明亮又自然流畅,有着质朴中带有风度、秀婉中显露棱角。她对念白特别讲究,咬字清楚,以音乐性为基础,将抑扬顿挫运用得淋漓尽致。此外,她还曾经熟知地演唱过《西厢记》、《祥林嫂》,将袁派委婉流畅的特点与自己嗓音较亮、力度较强的唱法结合起来,为这些传统作品增添了一种新的艺术色彩,被音乐界人士称赞为“袁腔金唱”。
通过不断探索和创造,不断继承和发展传统,而不是简单复制。比如,《盘夫》这部老戏,每个越剧旦角都会尝试一次,但只有最优秀者才能让它焕发出新的光芒。而金采风则是其中之一,她以其独到的理解和体验,对四工腔进行了新的处理,使其变得更加抒情。
例如,《碧玉簪》的核心部分——三盖衣——是一个长达70句的大型歌段,以迟缓的尺调慢板开场,然后转向速度稍快、中板,再加入男调板,用叠句来描述紧张的心情;第三次盖衣时,内心冲突达到,在一声悲痛哭腔之后,便进入了回忆定亲的情景清板;最后,则是急切嚣板,最终以传统清板落调结束。这整个过程由慢到快,由快到散,让李秀英善良性的格局鲜活生动,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今天,我们可以看到师承自号可谓数不胜数,如应国英、胡蓓华、樊婷婷等都是她的学生,他们继续推动着这股旋律文化上的浪潮,为越剧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