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辉煌的时代,越剧走上了成熟之路。[四工调]时期的到来,不仅标志着女子越剧的崛起,也为艺术形式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一阶段,男女演员交替上场,唱腔技巧不断突破,为[四工调]的诞生奠定了坚实基础。
原来那些固定的定调无法完全展现女演员们独特的声音,那些才华横溢的小花朵迫切需要找到自己的位置。他们与琴师紧密合作,尝试各种不同的方式,从京剧中的[西皮]过门和其他旋律中汲取灵感,最终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四工调]。
这种新的音乐风格采用低音弦6-3,使得女演员们能够充分展示她们的声音魅力,让曲调更加清新、优美而富有乡土气息。当听众被这些节奏活泼、旋律流畅的情感所触动,他们会感到一种亲切而温馨的情怀。在这个时代,一批卓越的演员如施银花、赵瑞花、王杏花和姚水娟等人,以她们非凡的才能和创新精神,将绍剧、杭剧、小曲以及民歌中的精髓融入自己的表演中。
施银花以其严谨且圆润的声音闻名,她在哭腔方面尤其擅长,用一种深沉而委婉的声音让听者心碎。姚水娟则以咬字坚实和发音响亮著称,她常用的并排字位构建了一种爽朗明快的情绪氛围。
在这个重要时期,越剧已经开始形成多样化的唱腔风格,并进一步发展了小腔技巧,为后来的尺度时期各派唱腊提供了扎实基础。此外,这个时期还见证了板式体系的大幅扩展,如慢板、中板、快板倒板及清板等,以及十字句六字调等丰富表现手法。
起止声也变得更加多样,有“1”、“5”、“6”、“3”的不同选择,而哭腔则可以出现在曲首、中间或尾部三种情景中,因此曲目表现力大大提升。而过门则成为另一个显著进步,它不仅旋律华丽流畅,而且节奏灵活多变,对整体音乐效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配乐同样吸收自各类传统曲牌及民间小品,如柳青娘、小开门哭皇天及双看相等,同时打击乐器如小锣、小鼓亦保留着传统特色,与琴瑟合奏增添更多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