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佳人李璐彦钱惠丽情深19年传承的弘韵越剧团庆乔迁之喜

昨日下午,弘韵越剧团在新家——工人文化宫举行首场演出。来参加“乔迁之喜”庆典的观众们来自四面八方:年轻学子和老一辈,都是这支民间剧团19年历史的见证者。在1993年的北寺塔里,金雅仙带领14位戏迷成立了这个剧团。那时,人民路还未如今般喧嚣,她仍旧每天上班赚钱养家,业余时间扯起嗓子唱几句,是单位文艺骨干。随着国家鼓励发展群众文艺团体政策,“弘韵越剧团”在北寺塔的小剧场诞生了。19年后,金雅仙已是白发苍苍的老太太,但她依然谈及当初建团的情景时难免要笑:“那个时候我还年轻、没长胖,比苗条。”最初15名队员基本都是40岁以上的工人,而现在25名成员普遍年轻化,有个体户、经理、白领职员、医生等职业多样。

最早的舞台简陋,没有音响或专业姿态与步伐,但在娱乐生活匮乏年代,这支队伍还是吸引了一大批忠实观众。随着发展,弘韵越剧团规范性也逐渐增强。虽然所有队员都有工作,只是在业余时间排练演出,但大家都严格遵守时间表,即使饭来不及吃孩子来不及接送,也不能中断排练。

队员们凑钱买演出服道具,有时热心老听众也会帮忙出力。这导致他们从穿便服上台到拥有正式服装,上台后有的甚至绊跟头闹笑话。“一直穿便服演出之后,我们上了正式服之后,就不会走路了,有的人还绊跟头,不少笑话产生。”金雅仙讲述这段往事时,她旁边杨菊萍点头微笑。她是弘韵的一名忠实观众,从1993年的第一场戏开始几乎没有错过几次观看;她对每个小故事都熟悉,对于帮助弘韦提档升级也有贡献。

时代痕迹清晰可见:不仅仅是阿姨变阿婆、小姑娘为人母这样的年龄增长,还有队员构成巨大变化。最初15名队员基本都是40岁以上工人,现在25名成员普遍年轻化,有更多职业背景,如个体户、经理、白领职员、中学生等。

1995年苏州大学大学生小琮琮与弘韵结缘,他开车从无锡赶来的专程让殷萍推给记者。他瘦削笑眯眯,小生装扮,这就是傅仕琮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他和金雅仙相识至今,每个人都说他从一点点大的小孩子成长为现在这个大人,所以大家都叫他“小琮琮”。傅仕琮和弘 韵的结缘追溯到那一年,当时他考入苏州大学旅游专业,一次偶遇传统音乐声浪,在北寺塔发现一个正在排练中的越剧团,再仔细一看竟然有自己熟悉的金阿姨(即金雅仙)。

2012年的首场演出,让观众可以亲自参与,因为这是入驻工人文化宫后的第一次活动。一切准备就绪,一切皆因两任掌门人的共同努力而实现。而原本,他们曾经位于北寺塔的小角落,然后搬到了锡剧院但因为位置偏僻影响了发展,最终经过多方协助得以入驻工人文化宫,使得他们能更好地展现自己的艺术风范。此刻,在这里,他们迎来了新的篇章,并期待着未来更多美好的回忆与挑战。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