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欣赏封面图片弘韵越剧团19年华诞乔迁盛宴

昨天下午,弘韵越剧团在他们新的家——工人文化宫举办了首场演出。来宾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包括年迈的老人们和年轻的大学生,他们都是这个民间剧团19年历史的见证者。在1993年的那个时代,当金雅仙带着14个戏迷成立了这个剧团时,人民路还没有如今那么喧闹拥堵,而娱乐活动也并不像今天那样普及。金雅仙每天都在上班赚钱养家,但是在业余时间,她总是喜欢扯起嗓子唱几句。这一政策鼓励发展群众文艺团体,让“弘韵越剧团”诞生于北寺塔的小剧场中。

经过19年的发展,金雅仙已经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她优雅、从容、略显丰满。她回忆起当初建队的情景时总忍不住要笑:“那个时候我还年轻、没长胖,比现在苗条多了。”最初15名队员几乎都是40岁以上的工人,而现在25名成员则更为年轻化,有个体户、经理、白领职员、医生等职业背景。

傅仕琮与弘韵结缘可以追溯到1995年的苏州大学,他读的是旅游专业。当他听见北寺塔传来的丝竹声,不禁推门而入,一发现一个正在排练中的剧团,就惊喜地认识到了自己的熟悉之人——金阿姨(即金雅仙)。这段经历让小琮琮成为了金阿姨的心头好,被她热情地拉入到她的剧团,并且被安排每周参加排练。他甚至有时候因为练习太晚要住在她家里,还享受着她做好的美食。

傅仕琮毕业后回到无锡,在保险公司工作,这是一个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的事业。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对越剧的热爱,每个月都会抽空返回苏州参与演出,那是一个火车或汽车通勤艰辛年代。这种两地奔波坚持了十多年,让所有人的生活都充满变数:小琮琮结婚、小琮琮有孩子、小理升任管理层,小 琴买车……2012年的新居搬进工人文化宫,是他们第一场正式演出的庆典,因为乔迁新居,两任团长都格外开心。

原本,他们最初在北寺塔的小劇場裡演出,但後來劇場關閉,他們轉移到了一個位於曲折小巷子的锡劇團。那裡很多想聽戲的人找不到位置:“位置偏僻,地方狭小,对我们影响很大”,殷萍说。许多观众闻讯后决定帮助解决问题,最终得到了工人文化宫负责人的支持,使得他们能夠进入这样一個熱鬧的地方,這對於他們來說是發展所需的一次“新生”。

首次公演后的后台区域内,一位资深观众杨菊萍正在忙碌地帮忙化妆和整理衣服,与队员们相处得就像同事一样融洽。“我们当初取名叫弘韵,就是希望作为一支民间剧团,可以把越剧的优美韵味传递给所有人。”这样的氛围让每个人都感动至深。在这里,没有专业化妆师,每个人自己动手化妆;没有专门分配饭菜,有些观众会送温馨餐点;没有固定的资金来源,有些商贾会悄悄提供经济援助;还有“江浙沪名家大汇演”的特别企划,由热心观众自掏腰包请来知名艺术家的合作。这一切都是为了维系这个由群众筹办而成的一个社区故事。而每场前,都会有四到五位观众上台表演,即使是简单环节,也不会降低标准,只能轮流排队等待机会。这正是民间戏曲精神最真实的一面。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