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下午,弘韵越剧团在新家——工人文化宫举行首场专场演出,庆祝“乔迁之喜”。这支已有19年历史的民间团体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观众:从八旬老人到年轻大学生,他们都是见证了这一最长寿民间剧团历史的人。1993年,金雅仙带着14个戏迷成立了这个剧团。那时,她还在工作,每天上班赚钱养家,但闲暇时分她会扯起嗓子唱几句,是单位的文艺骨干。当听说国家鼓励发展群众文艺团体的政策,“弘韵越剧团”便在北寺塔里的小剧场诞生。19年后,金雅仙已是白发苍苍的老太太,却仍然优雅、从容、略微发福。她回忆当初建队的情景时总忍不住要笑:“那个时候我还年轻、没长胖,比较苗条。”
最初15名队员基本都是40岁以上的工人,而现在25名成员中普遍年轻化,职业也更为多样化:个体户、经理、白领职员、医生等等。1995年,小琮琮考入苏州大学,与弘韵结缘,他是第一个开车从无锡过来演出的队员。在这里,他遇到了金阿姨,并被她拉入团。“金阿姨每个礼拜都让我来排练,教我唱腔、身段,特别细心。”傅仕琮说,有时候练得太晚了来不及回学校,就住到她家去,还做很多好吃的给他吃。
毕业后,小琮琮回到无锡,在一家保险公司任职,但他坚持每个月都回来参加剧团演出。这是一个没有高铁时代,他每个月都会乘坐火车或者长途汽车赶到苏州和前辈们一起唱戏,这么两地跑坚持了十多年。
2012年,“弘韵越剧团”入驻工人文化宫,这里是所有人都知道的地方,又很热闹,对于他们来说意味着一次“新生”。首场演出的后台,比起许多正规演出场合,“非请勿入”的规矩不同,在这里观众可以看到演员如何化妆,因为业余团队没有专业化妆师,每个人都要自己动手化妆。
每次四五个观众上台演唱,即使是在正式表演之前,也丝毫不会降低标准,他们会得到配乐或帮助化妆。这种环节让观众参与度更高,让大家感受到了真正的民间精神。此刻,一切准备就绪,只待灯光暗下,那些熟悉的声音将再次响起,为这个已经拥有19年的故事增添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