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弘韵越剧团在他们新的家——工人文化宫举办了首场演出。来宾们从四面八方赶来:老年观众和大学生,一直到最年轻的孩子,他们每个人都是这个民间剧团历史见证者。1993年,金雅仙带着14个戏迷成立了这个剧团。在那个喧闹不多、娱乐概念尚未普及的年代,她仍然在上班赚钱养家,并在业余时间扯起嗓子唱几句,是单位的文艺骨干。那一年,她听说国家鼓励发展群众文艺团体的政策,不久之后,“弘韵越剧团”诞生了。19年后,金雅仙已是白发苍苍的老太太,优雅、从容、略微发福。她回忆当初建团的情景时总忍不住要笑:“那个时候我还年轻、没长胖,比较苗条。15个人就是喜欢唱戏才聚起来的,我们互相笑话一番,然后就上台去唱了。”最初的舞台很简陋,没有音响或专业姿态,但即便如此,这支队伍还是吸引了一大群忠实观众。
随着时间推移,弘韵越剧团逐渐规范化发展。虽然所有成员都有稳定的工作,只是在业余时间来排练和演出,但大家都严格遵守时间表,即使饭点过去,也不能中断排练。当资金充足时队员们会凑合用钱,有时热心老听众也会帮忙出力。这导致队员们拥有更好的演出服装和道具,同时也有了专业音响系统。“一直是穿着便服演出”,金雅仙讲述道,“后来我们买了演出服之后,我们上台都不会走路,有的人还绊跟头。”
今天,在工人文化宫举行的一场特别庆祝乔迁之喜的小型音乐会中,每位观众似乎都是这段悠久历史的一个部分。不论是那位上了岁数却依旧怀揣梦想的心灵,或是一位刚踏入社会却渴望探索艺术世界的大少年,他/她都会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就像曾经那些对爱好越剧而生的初学者一样。
如今,这支由25名成员组成的青年精英已经取代了一开始时期40岁以上工人的角色,而职业也更加多样化,从个体户到经理,再到白领职员医生等等。在苏州大学读书期间,小琮琮与他们结缘,那是一个他以往从无锡考入苏州大学并开始追求旅游专业学习的时候。他不仅聆听到了传来的丝竹声,更遇到了熟悉的声音——金阿姨。这份巧合让小琮琮决定加入他们,让他的声音成为这段故事的一部分。他不仅参与排练,还接受金阿姨细心教导,以至于毕业后他选择继续留下来参与劇團活动,即使事业正处于繁荣期也是如此。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他们终于找到了一个理想的地点——工人文化宫。此地既能吸引更多客流,又能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现自己艺术才华的地方。一切似乎都按照计划进行。但对于这些自愿投身其中的人来说,最重要的是能够将这一美妙而又深刻的事实传达给每一个人,无论其年龄大小或背景如何,都可以感受到这里独特而温暖的情谊。而且,他们知道,如果没有这样一群热心支持他们的人,这一切都不可能实现。
因此,当人们步入这座新家,看着同样期待中的幕布拉开,以及来自不同角度闪烁光芒的小小灯火时,他们的心情自然也跟随改变。而当第一缕阳光洒进空旷的大厅,那些准备好了“只为了这一刻”的脸庞立刻亮起微笑,因为这是另一次故事即将被编织出来,而它将牢记下所有人的名字以及每一次共同创造过的事情。此刻,对于任何一位希望通过这样的夜晚获得启示或只是想要沉浸其中的人来说,都必须承认:弘韵越剧团所拥有的,不仅仅是美丽的声音,更有令人难忘的情感交汇点,它成为了连接过去与现在之间桥梁,而未来则依靠我们的共同努力慢慢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