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夏天的嵊县上东华堂镇大王庙内,有一个名为大华舞台的地方,那里是绍兴女子文戏科班的诞生地。1931年,毛裕璋带领着这群有志之士,在这里开办了一所剧场。班主王水老,他对艺术有着深厚的热情,先后接收了24位学徒,其中不乏来自“醒狮剧社”的艺人。
这些学徒们接受的是两年的半工半读教育,他们的老师们都是绍班出身的人物:毛头老、竺基焕和王渭云。为了避免被认为是那种低俗的“鹦歌淫戏”,他们选择挂牌小徽班,从而开始学习徽戏和绍兴乱弹。这一阶段,他们首先学习了《盗仙草》、《小上坟》等剧目。
随着时间的推移,学员们逐渐掌握了一些基础知识,然后便在当地庙台“串红台”进行表演。在四个月之后,这些年轻演员便开始了他们边演边学的旅行路线,他们去了绍兴、奉化、镇海、宁波和舟山等地,以此来扩展自己的视野并提高技艺。
然而,当初尝试过绍兴乱弹和徽戏时,却未能赢得观众的心,因此他们决定转变方向,专注于表演绍兴文戏。这一变化极大地提升了他们的表现质量,并且很快就获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其中,最受欢迎的是《双合桃》、《十美图》、《胡必松》等剧目。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年轻演员中的很多人都成为了越剧界的一颗星辰,比如尹桂芳、毛佩卿、冯梅卿、林黛英、王玉琴和梁翠鹿等人。大华舞台不仅培养出了人才,也留下了一段历史上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