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的诞生:群立越艺社的故事》
在1951年的上海,一位电台老板竺文浩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决定成立一所女子越剧科班,这就是著名的群立越艺社。社长方正,副社长汤笔花,他们共同为这个梦想点燃了火焰。
然而,在5月30日呈报上海市文化局时,却遭到了拒绝。没关系,团队没有放弃,他们又一次尝试,并且这次邀请了越剧大家余彩琴担任社长。在她的带领下,再次申报获得批准。这份开业证书于10月16日发给,而开学典礼则是在10月27日举行。
当时入学的学员共有27人,大都是15岁左右的少女,其中就包括后来成名的小生周雯芳和花旦周雯霞,她们是从其他著名的越艺社挑选而来的。每位学员都被赋予以“雯”字为首的小艺术名字,如王雯云、胡雯楼等。
教学方面,由余彩琴和李艳芳负责教导戏曲文本,周君铭教授京剧武功。而表情课、课和文化课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此外,还请来了刘秋帆等五位乐师,为学生们提供专业音乐指导。学习内容主要集中在《楼台会》、《拾玉镯》、《盘夫》、《借红灯》、《小放牛》等传统折子戏上。
值得一提的是,当初学生们需要自费购买食物才能维持生活,这种情况直到1953年1月结业并成立民营群立越剧团才得以改变。不过,不幸的是,这个团体很快就在1954年解散。但是,它留下的痕迹,以及对后代女性演员产生影响,是无价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