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传媒学院,一个名为月雅的戏曲社悄然兴起。它的故事,如同一支轻盈的箭一般射入了校园文化的天空。徐达军,这位年轻的社长,用他的热情和智慧,将无数个夜晚变成了创造力的盛宴。
他亲手编写章程,贴出海报,招募会员,一群志同道合、充满激情的人们聚集在一起,他们共同谱写着校园戏曲史。每一次排练,每一次演出,都如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节日,让杭州剧院和音像店都留下了他们不朽的足迹和影子。
面对艰苦的排练条件和简陋的演出设施,他们并未退缩,而是用自己的坚持和勇气,让每一次表演都成为了一次美丽与力量交汇的地方。在公交车上挤坐两个多小时去滨江参加演出,在街头巷尾奔波赶场看戏,这些辛劳与快乐交织成了一段难忘的人生篇章。
徐达军曾经说过:“我也许不是个好社长,但我们的社员一个个都是好样的……”当他与其他戏曲爱好者交流时,他总是忍不住感动,因为他们中有像陈萍这样的人物,她既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歌唱家,也是一位深受大家崇拜的小姐姐。
随着时间流转,徐达军已经离开了学校,但他的影响力依然存在于新一代学生的心中。蔡轶这个小伙伴,则继承了他的衣钵,她梦想中的越剧世界里,每个人都能拥有属于自己的水袖,就像她自己DIY制作的一样,那种感觉让人更加投入到艺术之中。
蔡轶带领着月雅戏曲社,不仅在校内展现出了自己的魅力,还积极“走出去”,将越剧带到了社区、疗养院甚至农村。她说:“那些地方演更能获得满足感,因为懂戏的人多,也感到更有意义。”她的目标是将送戲进行到底,为更多需要这种温暖慰藉的地方带去音乐与舞蹈的情怀。
就这样,在越剧的大地上,有这样的故事发生,有这样的灵魂相遇。在这片土地上,无论风雨,只要有人愿意,用心去聆听,用情感去拥抱,那么越剧这门艺术必将绽放得更加灿烂,更令人沉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