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越剧的殿堂里,徐达军与蔡轶这两位书生,如同李旭丹般的艺术评鉴家,他们以一种比喻性的方式,为越剧世界注入了新的活力。他们创办戏曲社,亲手编织章程,贴出海报,招募志同道合者,就像是一场盛大的节日,每一个剧院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每一家音像店都存留着他们的身影。尽管面对艰苦的排练条件和简陋的演出设施,他们没有退缩,而是用自己的勇气和热情去追求更高层次的艺术表现。
徐达军曾说:“我也许不是个好社长,但我们的社员一个个都是好样的……”每当他与其他戏曲社交流,他总会感受到一种浓厚的情感,这种情感是来自于对传统艺术的尊重和对未来的憧憬。在他的领导下,学校戏剧社从无到有地成长起来,他们能够演绎别人认为高难度的戏曲,如《西湖情梦》、《情探·行路》,甚至还被邀请参加警官学院20周年校庆。
蔡轶继承了徐达军的事业,她不仅拥有深厚的地唱功底,还擅长化妆设计,让每一位女社员都能成为自己“形象设计师”。她还积极推动网站建设,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越剧。她梦想中的社会实践包括为解放军疗养院、农村社区等地方送上越剧表演,以此来普及国粹文化,并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这种美好的艺术形式。
正如李旭丹那样,对待越剧这门艺术,不仅要有专业知识,更要有一颗热爱的心,这份热爱使得徐达军和蔡轶在不同的舞台上发光发热,使得越劇书生不再只是文字上的存在,而是活生生的、充满激情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