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回忆起了浙江越剧团在20世纪50、60年代的辉煌时期,那是一个充满活力和艺术创造力的时代。那个时候,浙江越剧团以其雄厚的综合艺术力量和整齐强盛的演员阵容,被誉为浙江省女子越剧的中心和示范剧团。在这个时期,团队不仅推动并开创了浙江省越剧发展的极盛时期,还频繁进行招待外国元首和文化艺术团体等,作出了重大贡献。
记得当年,有许多中央领导人如周恩来、陈云、邓子恢、彭真、李富春等都曾先后观看过他们的表演。我还清楚地记得1960年3月20-21日,周总理在杭州分两次观看《胭脂》后赞赏地说:“浙江又出了一个好戏,可以和《十五贯》媲美。可以招待外宾。”
那个时候,他们主要演出的古装剧目有《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西厢记》(1959年由香港华文公司拍成彩色戏曲艺术片)、《张羽煮海》、《秦香莲》、《三姐下凡》、《刘海砍樵》、《庵堂认母》、《盘夫索夫》,以及很多其他经典作品。而现代戏则包括《三八水库》、《跃进的道路》、《徐双喜》等一批小戏。
他们参加了多个重要活动,如1954年的省首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以及全国人民慰问中国人民解放军代表团赴舟山进行慰问演出。他们也曾随全国人民慰问团赴福建前线慰问演出,这次活动历时50多天,受到指战员好评。
1979年恢复建制后,他们实行男女合演,并且开始探索新的表演风格。1980年代,他们继续推出了一系列优秀作品,如《胭脂》(1980年由香港长城影业公司与浙江电影制片厂拍成宽银幕戏曲艺术片)、《龙凤怨》(易名为《花烛泪》,由浙影厂拍摄成彩色戲曲藝術片)。
这段历史中有着无数杰出的个人,如编导陈静、技导姚传芗、高佩、王爱勤;作曲卢炳容、贺仁忠;舞美设计裘云飞;以及众多著名女伶如姚水娟、高佩、大官金宝花等。此外,还有像魏峨这样的编剧,他在1983年的首届省戏剧节中获奖,其作品如《天之骄女》的成功也是这一时间段内的一大亮点。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支传奇中的传奇逐渐消失,但它们留下的痕迹依然深刻。这段历史不仅是对过去的一种回顾,也是一种对未来的一种启示,它提醒我们,无论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都要坚持创新,不断追求卓越,为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