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一个春天的日子里,浙江省文工团经过一番整编后,于5月17日重新成立了新的文工团。这个新团体以浙江省越剧实验剧团为基础,并吸收了一部分文工团员来组成歌剧队的一队,从而确立了女子越剧的传统和古装戏的演出方向。这个组织是现在所称之浙江越剧一团的前身。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1953年6月,这个文工团又经历了一次变动,被分割成了两个独立单位——浙江歌剧团和浙江话剧團。在接下来的9月份,歌剧团再次进行调整,将其更名为“浙江越剧團”。
到了1957年5月7日,一、二两队分别成为独立的小型集体,其中一队被定名为“浙江越劇一團”,并且拥有82人的编制。此时,这个集体开始尝试男女合演,并在1964年正式实施这一模式。此外,它还接受了当地首届毕业生中的部分成员,以增强自己的实力。
然而,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许多女演员被分配到各个工业部门工作,而这支曾经强大的艺术力量也遭受了巨大影响。在1979年的4月份,这支艺术集体得以恢复,但由于人员的大量更替,现在只剩下近70人。
1985年4月,这个机构进一步发展成为“ 浙江越劇院”,并将其中的一个分支命名为“浙江越劇院一團”。这个小组最终定下50人的编制,使得它能够继续维持和发展自己的艺术水平。
在20世纪50、60年代,这支艺术集体达到了鼎盛时期,其综合艺术实力强劲,是全省女子越劇中心和示范单位,对推动和开创了整个地区的戏曲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它们不仅与国内外领导人如周恩来、陈云、邓小平等有过直接交流,还多次参加国际文化活动,为国家赢得了荣誉。
他们表演过诸多著名古装戏,如《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西厢记》(由香港华文公司拍摄成彩色影片)、《张羽煮海》、《秦香莲》、《三姐下凡》等,以及现代戏如《三八水库》、《跃进道路》的改编版本,以及其他很多作品。
此外,他们还参与过多场全国性的表演,如1954年的第一届观摩演出大会以及后续的各种地方性比赛。在这些活动中,他们获得了一系列奖项,并对中国人民解放军代表团及志愿军士兵进行慰问表演。这段历史证明了他们作为优秀艺人的身份,也展现出了他们对社会服务精神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