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春意盎然的1952年,全省文工团经过一番整编和学习,于5月17日重新成立了浙江省文工团。以浙江省越剧实验剧团为基础,吸收了一部分文工团员,并组成了所属歌剧队一队,从而继承发扬了女子越剧,以演古装戏为主。这标志着浙江越剧一团的前身正式诞生。
到了1953年6月,文工团被撤销后,它们分别变成了浙江歌剧团和浙江话剧团。接着,在9月份,歌剧团又改名为浙江越剧团。在1957年的5月7日,一、二两队分立成两个独立的单位,其中一队定名为浙江越剧一團,其编制达到了82人。此时,这个机构已经开始兼顾男女合演的模式。
1964年起,这个集体开始接受男女合演,同时也接纳了部分省文艺学校中的越劇班首届毕业生,他们多数参与了现代戏的演出。到了1968年8月,这些艺术家与其他几支著名的地区性表演群体,如浙江越劇二團、杭州越劇團、省藝術學校以及昆劇團等,都汇聚到一起形成了一個大型“斗批改”干校期间,大多数女艺人被分配至各个工厂工作。
直到1979年的4月,这个集团才得以恢复其建制,但人员已经发生较大的更替,只剩下约70人。此后,该集团在1985年4月成立了新的名称——浙江越劇院,并将其更名为「第一隊」,确定编制50人。
在20世纪50、60年代,该集团拥有强大的综合艺术实力,拥有整齐有力的阵容,是当时全国女子越劇中心和示范单位,为推动并开创了 浙江 省 越 劇 发 展 的 辛辣 时 期 提供 了 巨 大 贡献。在这段时间里,该公司还曾多次接受外国元首和文化艺术代表进行招待式表演及文化交流活动,其中周恩来总理等中央领导都曾亲自观赏过他们的表演。周恩来的赞誉让该公司获得更多国际上的认可,他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戏,可以与《十五贯》媲美,可以作为招待外宾。”
此时期主要古装戏曲包括《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西厢记》(由香港华文电影公司拍摄成彩色影片)、《张羽煮海》、《秦香莲》、《三姐下凡》、《刘海砍樵》、《庵堂认母》、《盘夫索夫》等,以及现代戲曲如《三八水库》,《跃进道路》, 《徐双喜》, 《鸡毛飞上天》, 《李双双》, 《血泪荡》, 等等小戏。
他们还参加过各种重要比赛,如1954年的全省首届戲曲觀摩與競賽會中,以優秀成績獲得獎項;後來又參加華東地區戲曲會展,並於當地獲得佳績。而他們所創作或改編的一些作品,如《庵堂認母》的音樂改革獎,《孔雀東南飛》的最佳導師獎,也證明了他們在這個領域上的卓絕貢獻。
隨著時間推移,這支藝術團隊繼續展現強大的實力,並且不斷更新自己作品陣容。在1979年後該團體開始實行男女合唱形式,而1980年代初期則是以古裝為主題進行表演,最知名的是他們對傳統戲曲如《胭脂》的再現版本,以及新編創作如魏峨所寫之「天之骄女」等節目,這些都是該時期最受歡迎且影響深遠的地標性製作之一。但隨著時代變遷,這支經典藝術集體最終於1990年代結束自己的歷史篇章並進入新的篇章中去。